
阿興與他收藏的“禪意畫”
日前,記者采訪了一位大學城的“禪意畫”收藏愛好者阿興。阿興對記者說,他這種與眾不同的愛好,帶給他無比豐富的精神生活。在阿興的心目中,“禪意畫”很有意境,也常令他樂在其中。
“禪意”作為美學范疇,是對禪學精神審美藝術(shù)表現(xiàn)的一種概括。它以“不離不染”和“妙悟”為其精神本質(zhì),以易簡疏淡而不拘形色、瑩徹玲瓏而寓意深遠和富于機趣之美為文體特征。所謂“禪意畫”有“畫禪”之說,是透過畫面的平淡蕭散來悟出禪機意境,“平淡”是指“簡略性”,“蕭散”是指“任意性”。提倡“以禪入畫,以畫喻禪”,讓人視而能思,思后能悟。
從小喜歡收藏畫冊
在阿興的朋友看來,阿興是一個十足的潮人,低碳、環(huán)保的事情他做了不少,而且潮流的東西經(jīng)常讓他再玩出不少新意思。當他說出自己喜歡收藏“禪意畫”時,令記者倍感意外。
他說,別看他是個年輕的潮人,但其實他對懷舊的東西很著迷。當他還在讀小學的時候,就對公仔書、畫冊之類東西很感興趣,常常是愛不釋手。上高中了,知識面的增加讓他已不單單滿足于普通的畫冊。他常常流連于一些舊書攤隨意翻看和購買舊畫冊,先從現(xiàn)代畫家齊白石開始,接著對清初水墨畫家八大山人、石濤的畫冊產(chǎn)生了濃厚興趣。后來他又很幸運地發(fā)現(xiàn)大量作品存留在日本的宋代畫家梁楷的作品。大學的時候,他經(jīng)常到國內(nèi)旅游。當他到達四川成都旅行時,發(fā)現(xiàn)了一些四川藝人臨摹的八大、清初四僧作品,價格比較實惠,于是又趕快收藏了不少的作品,作為旅行紀念。
與“禪意畫”畫家結(jié)緣
剛開始的時候,阿興收藏的畫冊中就有一部分是“禪意畫”。但是阿興對它們了解并不深,所以當時還算不上是醉心收藏。真正的醉心收藏還得從認識了畫家何繼開始的。幾年前,阿興經(jīng)常到大學城附近的小洲村拜訪朋友。偶然間,阿興與一個朋友交流中得知,在小洲村有位禪意畫家叫何繼。他擅長寫意人物,尤其畫濟公,畫得活靈活現(xiàn),連其畫家本人個性也和濟公差不多。阿興知道后很有興趣,于是與朋友一同拜訪何繼。
阿興等人一進何繼的屋內(nèi)看到他畫的羅漢畫像作品,可謂驚嘆。后來,與何繼交談中,得知他也是先喜歡白石老人、八大山人等開始進行禪畫研究,他們暢談愉悅。阿興不但從中了解到禪的起源與發(fā)展歷史,還對“禪意畫”表達的精神及無所拘束的禪學產(chǎn)生了濃厚興趣。于是從那時開始,他特別醉心于“禪意畫”,并將畫冊分門別類,十八羅漢與大寫意濟公等“禪意畫”都成為他的收藏對象。
賞畫時心情倍感舒暢
阿興收藏的“禪意畫”多是活佛、濟公及十八羅漢等畫像。這些“禪意畫”的意境多種多樣,有的屬于寫意范疇,畫面顯露著一種質(zhì)樸和簡約,于真摯的情感中傳達著一種超然和悠然自得的情態(tài)。有的則是工筆禪意畫線條很明朗,畫面充溢著一種端莊的神情和嚴謹?shù)姆ǘ取6黾胰说?ldquo;禪意畫”也很有特色,作品區(qū)別于畫家,很雅致,線條疏朗,言有盡而意無窮。
在炎熱的夏日,阿興經(jīng)常將幾幅“禪意畫”掛于院子,他則坐在椅子上細心欣常,體會一種苦中作樂的心境。看著一幅幅清雅的禪意畫不僅讓他心生清涼,而且心情也倍感舒暢。對阿興來說,通過禪意畫的收藏與鑒賞,讓他領悟到中國佛教及禪宗的人生哲理,使他對生活有了一種更深刻的認識。
所謂“禪意畫”有“畫禪”之說,是透過畫面的平淡蕭散來悟出禪機意境,“平淡”是指“簡略性”,“蕭散”是指“任意性”。提倡“以禪入畫,以畫喻禪”,讓人視而能思,思后能悟。



皖公網(wǎng)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