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投資書畫作品,首先看重的就是名頭,更直接說就是看畫上的款識。但在近年來的拍賣市場上,一些沒有款的書畫作品卻受到了投資者的青睞,透過對這些成交的分析,無疑將使你的書畫投資再上一個臺階。
近期在南京舉行的藝術品拍賣會上,吳冠中的《洗衣歌》和《春風》分別以106.4萬元和35.84萬元成交。雖然在吳冠中作品中算不上什么高價,但是對于沒有吳冠中簽名的畫作來說,這個成交價已經充分體現出市場對于這兩幅作品的認可了。這也從一個側面顯示出,投資者對于無款書畫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
名家舊藏引發關注
此次拍賣的吳冠中《洗衣歌》和《春風》兩幅木板油畫,是吳冠中在“糞筐時期”的作品。所謂“糞筐時期”,是指上世紀70年代吳冠中被下放時期創作的作品。1972年,他被允許每星期日作畫,因鄉下沒有畫具,就用當地的硬紙小黑板作畫,用農民拾糞的柳條筐作畫箱,因此被戲稱為糞筐畫家。這一時期,他在糞筐上畫出了一批感情真摯、鄉土氣息濃郁的油畫,如《瓜藤》、《高粱》、《柴扉》、《山花》、《喜鵲》、《絲瓜》等。吳冠中這一時期所作,作品大小、技巧與風格和吳冠中的風格完全一致。
此次拍賣的兩幅作品是來自揚州國畫院副院長周鶴云先生的舊藏。周鶴云先生1971年來到河北石家莊,并在吳冠中所在的“五七干校”工作,當時還受到了吳冠中的指導。由于周鶴云擁有相對豐富的作畫資源,因而常給吳冠中提供油畫顏料、畫布畫板等,此次拍賣的兩幅作品就是吳冠中1972年至1973年贈送給周鶴云的作品。
《洗衣歌》表現了河北青年婦女在北方河道中的洗衣場景,那優美樸實的動態身影 那水因洗衣而起的圓形波紋,以及中景與遠景中的白鵝與樺樹,使畫面賦予了濃郁的地方色彩與詩意。《春風》則是一幅特別簡練且具有表現力的風景佳作,顫動的筆觸與透亮的色彩,讓你如身臨其境一般,如能聽到不息的風聲, 感受到春天的暖意。此畫構圖大膽奇特, 高高的樹占滿了畫面之大半, 與右下房舍與點景人物造成強烈的反差。這種表現手法為吳冠中后期經常采用而成為吳家樣的一種特征。
無款書畫大有講究
對于許多藏家來說,投資書畫作品,首先看重的就是名頭,更直接說就是看畫上的款識。但在近年來的拍賣市場上,一些沒有款的書畫作品卻受到了投資者的青睞,透過對這些成交的分析,無疑將使你的書畫投資再上一個臺階。
在2008年,有許多拍賣專場引發了人們的關注,其中王大山珍藏中國近現代書畫專場拍賣無疑是其中的代表。100%的成交率,以及1611萬元的總成交額,充分體現出投資者榮寶齋老經理王大山的收藏品位。在眾多的拍品中,李可染的《紅雨童心》鏡心格外引人注目,其估價3萬至5萬元,成交價則達到了22.4萬元,這件作品的特別之處就在于其是王大山從李可染家中撿回來的。王大山非常看好李可染的作品,哪怕是碎紙片也要保存起來,這張作品就是王大山撿回來之后,找人拓了一下,一直保存至今,足見這件作品在王大山心目中的地位了。
這樣的例子,在前幾年的拍賣中就已經有所顯現。在2003年中國嘉德拍賣行舉行的書畫教育家張安治收藏書畫的拍賣中,有一件吳作人的花卉沒有畫家的款識,但其邊上卻有張安治的題記,特別是提到了“名款為他人裁去而紅顏未損”,足見張安治對這件作品的喜愛,最終的成交價為4400元。另外一件葉淺予的舞蹈人物,成交價為4180元,其名款被人挖去,張安治也在題記中進行了詳細的說明。
不僅是在近現代書畫中,在2008年的古代書畫中,無款書畫也較以往有了更好的表現,其中的代表就是秋拍中推出的趙孟頫《灤菊圖》,其以5440萬港元成交,超過了拍賣前的預估成交價。此畫雖無款識,但從畫題、鈐印內容、習慣及題跋者推論,應是元代大畫家趙孟頫的作品。此畫在金色絲絹上工筆描繪十株折枝菊花,采用南宋宮廷繪畫技法,先勾勒出輪廓再填以透明的青、綠色和不透明的白、黃、紫、粉紅色。從題跋和鑒藏印可發現此卷歷經元初潘迪、明代邢侗、王延世和17、18世紀知名藏家梁清標、安岐之手,后從安岐手中進入清乾隆內府收藏直到宣統朝時交溥杰,后入日本男爵大倉喜八郎收藏,再入旅居日本的程琦收藏,著錄于《石渠寶笈續編》和1917年日本展覽目錄《宋元明清名畫大觀》。
投資風險不容小覷
在拍賣之前,有專家預計吳冠中《洗衣歌》和《春風》“拍個三四百萬元不成問題”但從最終的成交情況來看,與專家的預計還是相差甚遠。這無疑顯示出投資者還是非常理性的。只是將這兩幅作品作為真跡,而非珍品來購買。加上作品本身的品相也是不太好,因此這個價格還是十分體現出了其價值。
從這兩年的拍賣市場上來看,一些無款的書畫雖然一度受到市場的追捧,但隨后卻會受到冷落。像1989年紐約佳士得曾推出過一件元代無款的《秋獵圖》。據有關專家考證,這幅《秋獵圖》應為元代宮廷畫家合作創作的,故《秋獵圖》上拍時各路買家你爭我奪,志在必得,最后它出人意料地以187萬美元成交。但是在北京保利2007年秋季拍賣會上,這幅被寄予厚望的古代書畫名作遭遇流拍。
還有一種投資風險,就是拍賣行對于無款書畫的說明上。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曾經判過一個案例,在2002年,國畫《紅旗一舉山河變》在京城拍賣,畫間沒有署名,原作題款只有“紅旗一舉山河變,通途劈上彩云間。1972年作于桂林。”等字樣。題款下方鈐有一方朱文圖章:“劈山開路”。但是在拍賣圖錄中,作者欄中署名為黃秋園,定為晚期作品,1972年創作。當日在拍賣會參與者中有一位桂林畫家在場中看到此畫,猛然想起上世紀70年代此畫在桂林展出時的情景。當時也是無款展出,但桂林美術界多數人都知此畫作者是覃紹殷。最終法院經過調查,認為拍賣公司,在無證據證明該畫為黃秋園創作的情況下,沒有正當、合法的理由和依據將該畫作者署名為黃秋園,侵犯了原告覃紹殷對該畫享有的署名權。這個判例無疑提醒廣大投資者,在拍賣市場上,面對無款的書畫,除了要聽拍賣行的說法,更要學會自己查詢資料進行研究,這樣才可以避免投資風險。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