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畫大師的后代改彈鋼琴了
起國畫大師、中國現代美術事業的奠基者徐悲鴻,第一印象便是想到他畫的千姿百態、倜儻灑脫的馬,其素描功底至今在國內都無人能夠超越。作為畫壇巨匠的后裔,徐悲鴻的子孫會作畫也是“理所當然”的事。作為此次高山畫家珠峰系列油畫展的特邀嘉賓,徐悲鴻的長孫、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廖靜文基金管理委員會委員徐小陽在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祖父的成就實在難以超越,使得從事繪畫的后代為數不多,這也是多種因素造成的。
爺爺繪畫子孫改音律
作畫和彈鋼琴,雖然都能規劃到娛樂文化的大行業中,但實際上卻是兩個不同的領域。徐悲鴻是畫壇巨匠,海內外聞名,不過長孫徐小陽自己卻并沒有繪畫的功底。不但徐小陽沒有,徐小陽的父親,徐悲鴻的大兒子徐伯陽也不會繪畫。
“爸爸小時候曾被爺爺逼著學畫,是在當時的北平(首都北京),不過那時候父親不怎么喜歡繪畫,反而喜歡隔壁音樂班,所以就瞞著爺爺換了班。”徐小陽說起此事也笑了起來:“聽爸爸說,有一天爺爺去學校找他,一看不在繪畫班,當時就急了,問老師,老師指指對面,說‘你兒子在那呢!’當爺爺看到木已成舟后,并沒有為難爸爸。”記者了解到,徐小陽的母親也是學音樂的,同樣也不懂繪畫。
兒子不喜歡繪畫,徐悲鴻就將希望放在孫子徐小陽身上,無奈當時趕上了“文革”,一下耽誤了十年。雖然不會繪畫,不過徐小陽看畫的功底倒是遺傳下來了。“當時我上小學四年級,按照年齡看正是學畫的黃金段,不過沒人教,后來也沒這心境了,只不過家中藏品多,看多了,眼力還是有的。”因為看畫功力了得,他在圈中結交了不少畫家朋友。
不光是徐小陽,他的兩個女兒也都不會繪畫。他說,兩個女兒如今都在學鋼琴,頗有造詣。
徐氏“畫風”沒有失傳
徐悲鴻一生娶過兩位妻子,分別是蔣碧微和廖靜文,二位夫人各自為徐悲鴻生下了一對兒女(蔣碧微生下了徐伯陽和徐靜斐,廖靜文生下了徐慶平和徐芳芳)。目前真正從事繪畫工作的只有徐慶平和徐慶平的兒子徐驥。
徐慶平是巴黎大學美術學博士。1981年到歐洲研究美術,1985年獲巴黎大學美術史博士學位。歸國后任教中央美術學院。歷任講師、教研室副主任、主任、副教授、教授、院學術委員,兼任徐悲鴻紀念館副館長,中國人民大學徐悲鴻藝術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
徐小陽表示,徐驥目前是徐悲鴻紀念館館長。“二叔和徐驥都擅長素描。他們兩人完全繼承了爺爺的衣缽。”不過他也無奈地表示,爺爺徐悲鴻的成就實在太高,二叔徐慶平以及同輩的畫家恐怕也難以逾越。“我想當年爸爸不愿意學畫也是有這層因素的。”
希望失蹤畫能遇到知音
徐悲鴻的一生曾創作了百余幅畫作,其中有40幅離奇遺失,大多至今沒有消息。徐小陽的二叔徐慶平也曾在新加坡當地發行量最大的報紙上看到了連載的《徐悲鴻藏寶記》,此文在東南亞引起了震動,不過那時候徐慶平多方打聽,依然沒有畫作下落。
作為徐家后人,說不關心這些遺失的作品是不可能的。不過時隔多年,徐小陽現在談起此事,已經多了份從容。“當‘奶奶’廖靜文將爺爺的畫捐給國家后,其實我們家對遺失在海外的畫的關心主要還是在畫是否完整的層面上,畢竟我們也希望能在懂畫和愛畫的人手中,不希望這些珍品蒙塵。”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