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崇建為新藏家 “收藏與投資”支招
近日,上海2010年春季大型藝術品拍賣會上的部分精品率先在中匯大廈露面,為上海崇源的部分藏家與北京銀行的高端客戶提供提前鑒賞這些藝術珍品的機會。這也是滬上藝術品拍賣市場與金融機構的首次“聯姻”。

投資鑒賞會現場
鑒賞會的主講人是上海崇源藝術品拍賣公司執行總裁季崇建。作為上海崇源藝術品拍賣公司、崇源雅集創始人,曾上海博物館供職21年的季崇建是國內首屈一指的佛像專家、中國文物學會專家委員會委員,同時也是國內藝術品拍賣領域集博物館專業與藝術市場專業經驗的復合型專家。
鑒賞會上,季崇建為廣大藏家做了名為“你所不知道的藝術品拍賣市場”的講座,他結合自身專業知識與藝術品市場實戰經驗,試圖還原一個真實客觀的藝術品拍賣市場。此次講座中,季崇建分析了藝術品拍賣市場持續火爆的幾大誘因,總結了近年來增值最快的藝術品門類,并詳細介紹了藝術品拍賣公司如何挑選拍品的標準與原則,還建議廣大藏家以合理的價位競拍最具潛力的收藏品。

季崇建現場講解
“要用眼睛買收藏品”
在講座中,季崇建直指現今收藏弊病,指出大多收藏家喜歡用耳朵買東西而不是用眼睛買,他說,“雖然但藝術品也是講究來源,但鑒定藝術品除了書本上的教導外,還要看一些實際的方式。”例如,書畫可以從裝裱方式來鑒別,而青銅器則主要通過鑄造方式鑒別真偽。同時,季崇建也指出市場混淆導致專家誤區困擾著新藏家,他建議收藏家在投資藝術品的環節千萬不要間單憑耳聽,要眼見為實。“好的藝術品真的可以與你對話”季崇建說。
新手如何進行藝術品投資?
季崇建并不忌諱將藝術品看作投資產品的說法,他說“現在的很多藝術品收藏家,開始抱著投資的目的進入這個領域,實際上也獲得了不錯的投資回報。更為重要的是,在藝術品收藏的過程中,他們自身修煉了眼光、增加了知識、豐富了生活”。
他認為,如果一定要把藝術品與股票、房產等領域相提并論,那么這項投資是溫情而又魅力的。過去幾年中,藝術品拍賣市場暴露的一些問題嚇壞了原本對其有濃厚興趣的人們,而藝術品收藏本身的魅力,在于真正了解藝術品拍賣市場。
季崇建覺得針對現在市場上的投資項目的盲目心理,藝術品投資是個很好的思路,尤其是古代藝術品,五年的增益率大約在60%左右,沒有一種投資方式能比得上它。
如果是新手初涉藝術品市場,他則建議投資金額大約占流動資金運作上的1/20,他表示新藏家不妨首先從興趣入手,首先要先了解自己的愛好,找到藝術品市場的收藏方向,然后再按財力根據喜好進行投資。
“也可以在拍賣會場上可以借人家的眼睛,做些觀望”季崇建說。

以實例現場講解收藏知識
“拾漏”的可能性越來越小
季崇建指出,對于繪畫來講,對于真偽沒有爭議的情況下,年代越久的越為珍貴。而雜項的收藏品,漲價的空間主要是材質。稀有的、不可再生的材質都是將來會漲價的空間。
“現在市場的材質漲價是一種誘惑,要善于尋找各級材質中底于市場價的空間”季崇建說。
以在拍賣領域多年的經驗,季崇建認為,“撿漏”情況只有在私人收藏對于行情不了解的情況下或者 南北互置的購買地點上才可能發生,而今信息的發達的和收藏大軍的擴大則使現在“撿漏”的可能性已經越來越少了。“或許在一些不知名的拍賣公司的小拍中,可能會撿到中意的小東西”季崇建說。
當代藝術要以另種心態來投資
季崇建說,如果當代藝術的價格超過了古代書畫,那就是泡沫。
他認為,當代藝術是種產品,是作為資本運作來作的,上一波當代藝術飛漲的思潮里,很多人瞄準了這個點,而今,囤積在手上的當代藝術作品會令投資者會叫苦連天。
所以,要以另一種心態來投資當代藝術。
“億元時代”的提法不夠準確
季崇建認為,如果說房產市場有政策限制,股票市場又有隱型不可抗拒的因素在里,那么藝術品市場就是種自主投資。
“冷靜看的話,中國藝術品首件億元價的拍品當年“鬼谷子下山圖罐”的價格也算合理”季崇建認為,現在“億元時代”說法不太準確,“1568萬英鎊當時在英國,按市場消費水平、比價來說在當時當地是一個合理的價格。如果沒有市場限制,假設外國資金介入中國市場的話,可能中國藝術品的價格在市場還要加個零”。季崇建說。
而北京銀行上海分行副行長王納新則認為,藝術品投資基金在海外已經非常成熟,但在中國仍處于萌芽階段。銀行介入藝術品市場也是種很有益的探索,隨著富裕階層已經形成和中產階層的擴大,文化領域的市場還有很大空間,而銀行資本的介入則有可能推動中國市場的發展。
上海崇源與北京銀行的合作,預示著滬上藝術品拍賣市場與金融機構的 “聯姻”的開始,而藝術與金融的聯動,也潛藏著藝術市場的全新機遇。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