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中天/文
作風正派的諸葛亮,在《三國演義》中也“被權謀”。
弄得舞臺和銀幕上滿是權術,不可;干干凈凈,一點沒有,不必。
只有全社會都不再把權力當回事,才能把歷史上的權力斗爭,純粹看作“游戲”。
1、中國人為什么迷戀三國?有人說是因為迷戀權力。實際上,在不少人那里,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是被當作“政治啟蒙讀物”的。
2、它對“有史以來中國的政治斗爭和權力運作”,進行了一次“最為詳盡而生動的解讀”。
3、批評者認為,如果原著中“尚遮遮掩掩而讀者又樂在其中的”東西,被新版電視連續劇《三國》放大,而國人又被刺激得很high,那就令人擔憂了。
4、中國人比較迷戀權力,迷戀權謀。迷戀權力和權謀,才會迷戀亂世。
5、只有在亂世,在文明與制度崩壞的時代,權力才會是政治的所有內涵。也只有在這個時候,權力斗爭的尖銳和復雜,也才會演繹到了極致。
6、三國就是這樣一個時代。這個滿打滿算超不過一百年的“歷史小插曲”,被文學藝術作品一再演繹,成為茶樓酒肆經久不衰的節目,茶余飯后樂此不疲的話題,其根本原因,也許就在這里。
7、權術和權謀本是毒品。一旦裝進權力這桿“煙槍”,肯定越吸越上癮。最后,人就會變成鬼,或者人不人鬼不鬼。
8、曹操、劉備、孫權,莫不如此,只有諸葛亮是個異數。然而,作風正派的諸葛亮,在《三國演義》中也“被權謀”。又是“錦囊妙計”,又是“三氣周瑜”,活像一個“毒品販子”。只不過,由于道德傾向的原因,這些權謀被說成是“智慧”,堂而皇之地受到推崇。
9、正如《潛伏》。盡管它的主題歌高唱“那是真愛永遠”和“那是忠誠永遠”,卻絲毫不妨礙人們從中獲取“職場經驗”,考察“辦公室政治”,對余則成的戰術“活學活用”。
10、我們總是有辦法,在權謀與智慧之間,進行自己需要的轉換。毒性浸淫之深,由此可見一斑。
沒辦法,咱中國人,就好這一口!
11、比權術和權謀更恐怖的,是權力的不受限制。這才是曹操、劉備和孫權的問題所在,尤其是他們晚年的問題所在。
12、人性是很復雜的。就個體而言,往往是有善也有惡。善的一面固然要保護、升華,惡的一面也需要宣泄、釋放。所以,人,有時候也是要做點“壞事”,犯點“錯誤”的。
13、孔夫子,也會發脾氣罵人么!關鍵是“度”。吸煙,是“適度自殘”;講葷段子,是“適度涉黃”;看權謀戲,是“適度作惡”(其實也沒作)。這些都無傷大雅,也不必大驚小怪。
14、對待權謀的游戲心態,是要有前提條件的,那就是不把權力當回事。只有全社會都不再把權力當回事,我們才能以超然的態度,來看待歷史上的權力斗爭──或者當作“教訓”來記取,永不再犯;或者當作“游戲”來消遣,一笑了之。
點評 ∶
黃奕信 ∶
權力。。。不把權力當回事 ? 好像不大可能哦。
lxchun888 ∶
說句段子:君權神授,臣權君受,人權誰受哈?所謂權力就是明目張膽地人欺負人。大道通天,讓那些所謂權力流氓們耍流氓去吧。
足尖碟 ∶
君權神授嘲笑。這個政治問題,只有令人忍無可忍。
小辮子 ∶
學習!
friend1 ∶
您好,鴉片和香煙都有需求,鴉片用好了也可以當藥呢!用歷史的眼光看待歷史,用游戲的眼光看待娛樂,各取所需吧,何必當真呢!中國人一直都很迷戀權術。祝您快樂!
彭朝 ∶
權力總是客觀存在的。唯一超然的不過是將鴉片且作為香煙消遣吧。問題是,如果將這種觀念翻過來,要是拿香煙當做鴉片來用的話。估計問題就大了。
阿堤斯德 ∶
處在籠子里,必然關心籠子如何打開又如何關上的。
阿苗 ∶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