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起人∶馬一鷹
參與討論∶劉揚油畫、漱墨春秋、misslulu、天乙、文心齋主、臺灣小玉、窺陶、youhualiu、畫壇王者、巴山虎、歐陽筑輝、黑羊、彭朝、hsyeung、結構、張格、孫克義、周一峰等。
陳丹青/言論
1、“談論藝術的氛圍,早就喪失了;我們現在的問題,是沒有魯迅時期的語境”。
2、“中國自‘五四’前后創辦藝術學院迄今,八十多年過去了,我們的藝術學院從未像今天這樣臃腫龐大,像今天這樣充斥辦學的教條”。
3、“藝術學院外語考試的苛政實施有年,貽害眾生,實已積重難返”。
4、“其實在批評教育的時候,我也有虛偽的一面,我只對政治英語開炮,如果在其他方面再作批評的話,就要得罪我得很多朋友和老師”。
5、盡管陳丹青的批評和出走,贏得了不少的喝彩,但他所批評的制度,并沒有發生任何實質地變化,英語和政治成績依然是入學的重要考核標準。“這個問題之所以是問題,主要在于領導水平,很多大學的領導不懂美術教學的規律”。
6、招生制度的問題,依然是大學教育的病癥,不過,對于在陳丹青遞交辭職信的四年后進入中央美術學院的徐冰而言,“商業體制比學院體制更殘酷和更窄小,藝術的空間更小”,進入學院反而成為了“權益之計”。
7、離開學院后的陳丹青,在上海藝博畫廊舉辦了他近年來的最后一個個展:“感覺記憶”藝術展,自此,陳丹青的展覽記錄到此嘎然而止。畫家陳丹青成為談論魯迅的“專家”和暢銷書作家,繼《退步集》出版后,《退步集續編》、《荒廢集》等書也相繼在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
8、在2007年《紐約瑣記》的修訂序言中,陳丹青解釋自己由“畫”到“寫”的轉變時說,“二十多年前,我蓬頭垢面去紐約,自信為了藝術,是《紐約瑣記》通知我,假如內心的經驗欲以言說,可以試著寫寫”。
9、“在繪畫里,我只做到了結束‘文革’,但用寫實的筆觸去描述當下,我做不到,因為我意識到自我的斷層”。
10、“F4”等藝術家成為市場明星,當代藝術的流寇狀態發生了改變。“我為什么要辦個展?畫畫是為了辦展覽嗎?我確實無意談論藝術。我在這里看見的藝術,背后都是別的事情,出于別的原因。誠實的,有興味地談論藝術的氛圍,早就喪失了。”陳丹青對南方都市報記者說。
11、在2009年年底的參加中國當代藝術院的掛牌儀式時,陳丹青對于當代藝術的“招安”問題,以直言傷害了不少前衛好漢,陳丹青說,“不管怎么樣,都不要把自已的銳氣滅掉,不要讓自己慢慢變蔫了,我希望大家能一直玩下去”。
12、“平心而論,過去二十年,中國式的當代藝術有效拓展了表達的方式與空間”,在陳丹青看來,“中國當代藝術與體制的關系,只能是目前我們看見的那樣,混在一起玩玩,彼此利用,彼此涂抹,分享一些好處。我們需要時間,別指望它會像歐美國家那般自由而獨立。”
13、“我現在不愿僅只談藝術,因這話題似乎愈形狹窄貧薄——在所謂風格、手法、主義、觀念的背后,我認為還有別的話題在:我們為什么要來畫畫?所謂‘藝術家’是怎樣的‘人’?這種‘人’在今天的文化環境中究竟是哪種角色……”在《紐約瑣記》中將其作為自己的文章很少瞄準藝術的一個原因。
14、陳丹青并不認為自己就從此成為了“公共知識分子”,可以擁有拯救社會的能力。“如果公眾居然期待藝術家來改變現狀,那是社會的大不幸”,陳丹青說。
15、“沒有理想,但有夢——言論自由”。
點評 ∶
劉揚油畫 2010-07-04 13:29
藝術家只是藝術家,沒有拯救社會的使命。這個社會也不是我輩能拯救得了的。
漱墨春秋 2010-07-04 14:34
劉揚油畫: 藝術家只是藝術家,沒有拯救社會的使命。這個社會也不是我輩能拯救得了的。然。
misslulu 2010-07-04 15:15
"藝術就是借口,在不斷的行動中,逃離虛無"
http://blog.artron.net/space.php?uid=52387&do=blog&id=405431
來自張三山的文章。
馬一鷹 2010-07-04 16:19
用東方的禪宗與世俗的化的整體性來對人本身的有限性的宿命與孤獨做一些調和。。。
波德里亞說,“對終止生命的選擇,是實現自由的唯一可能。”
而我們必然活著。
受益。。。謝謝。。。
天乙 2010-07-04 16:33
要工人農民歌唱家電影家雕塑家書法家哲學家經濟學家文化學家社會學家醫學家教育家理發師工程師美容師。。。。。。拯救社會,是不是大不幸呢?也是。因而,誰都沒有責任拯救社會,也不能拯救社會,為了幸運,還是各自保全,拯救社會的事情還是讓美國人去做吧。
馬一鷹 2010-07-04 16:40
天乙兄這分明是抬杠!不過很高興聽到您如此聲音,這是一種正面教育!
對所有的工人農民歌唱家電影家雕塑家書法家哲學家經濟學家文化學家社會學家醫學家教育家理發師工程師美容師。。。。。。都是一個很好的教育!
如果人人都有天乙兄這樣的見地、覺悟、責任、吶喊,去他媽的美國鬼子絕對沒有市場!。。。。。。
其實我知道陳丹青也和您一樣是抬杠,說的氣話。。。。。。
好!感謝!力挺!
天不興亡匹夫有責!
窺陶 2010-07-04 17:04
這個問題之所以是問題,主要在于領導水平,很多大學的領導不懂美術教學的規律”。
大學領導算個屁,就是弄個畫畫的人當大學校長也奈何不得,是最最上頭的事~~
文心齋主 2010-07-05 01:15
林肯"不要問國家為你做了什么,而是問你為國家做了什么?"
馬一鷹 2010-07-05 01:26
您說錯了!這句話不是出自林肯,而是出自肯尼迪的就職演說,您拿出肯尼迪的話來這里說其實并不是很合適,這句話是肯尼迪自己問自己的,他也確實需要好好地問問自己∶我為國家做了什么?!
臺灣小玉 2010-07-05 01:21
小玉來學習!
窺陶 2010-07-05 08:29
在陳丹青看來,“中國當代藝術與體制的關系,只能是目前我們看見的那樣,混在一起玩玩,彼此利用,彼此涂抹,分享一些好處。我們需要時間,別指望它會像歐美國家那般自由而獨立。”
陳先生說的極是——歐美那么自由和獨立,自己何必跑回來弄藝術?你不是自找苦吃嗎?。。。。。是被虐狂還是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般的氣概使然呢?弄不懂。。。。
馬一鷹 2010-07-05 15:59
我相信“歐美國家有其自由而獨立”的一面,但肯定也會存在非常嚴重的弊端,這就是吳冠中先生為什么回國的原因,我們不必去追究二位先生為什么回國,二位先生的回國對中國美術的發展、振興具有異常重要的意義,假如沒有二位先生如“哲學烏鴉”般的刺耳之聲,中國的美術界〔文藝界〕可能會更加地象“死一般的寂靜”、“象死一般的一統”、“象瘤一般地擴散”。。。。。。
窺陶 2010-07-05 16:15
同意你的觀點~~同樣欣賞吳、陳二位先生的“刺耳之聲”,只是陳先生作為“公共知識分子”而發聲的時候,不同的“刺耳之音”肯定與之相隨。人只有自知斤兩而后可量人。。。
youhualiu 2010-07-05 08:55
一:社會是巨大的混沌體系,我們現在的不完美不是任何獨立體系可以改善的。就繪畫本身來說,個體藝術家把自己的藝術鉆研完善到極致,就完成了自己的任務,就會發揮真善美的力量影響社會。二:我相信美國文化是對世界和中國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我們的國名叫‘共和’我們的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 。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無處不在都有歐美文化的影響。我們將來的完善和進步也需要更真實本質的歐美文化。
畫壇王者 2010-07-05 11:18
藝術家能否拯救自己……
巴山虎 2010-07-05 14:14
一樓的劉揚. 你搶沙發. 說混話...藝術家就該是戲子嗎
本來...還有二十年. 我中華就可有文明章法制憲共和希望.......
唉....啥樣的混混有啥樣的市風與衙門.
歐陽筑輝 2010-07-05 14:24
任何公民都有責任為社會的進步出一點力,如果都在逃避,那么每個人都有可能是這個社會的犧牲品,藝術家的責任責無旁貸。
黑羊 2010-07-05 16:04
思考。。。
彭朝 2010-07-05 18:44
拜讀!
hsyeung 2010-07-05 23:26
馬一鷹: 天不興亡匹夫有責!十分!,頂!項!頂!
要求藝術家去的拯救社會,那麼其他人去了那里?
不但是過份,亦近于荒唐!
楊希雪
馬一鷹 2010-07-05 23:29
其實其他人都在,或許大家都活得很好的,不覺得有什么不妥。。。只是藝術家敏感一點罷了。您覺得呢?
hsyeung 2010-07-05 23:32
馬一鷹: 天不興亡匹夫有責!
對!單單要求搞藝術的人去拯救社會,既不合理,亦近于荒唐!中外歷史有例嗎?
楊希雪
馬一鷹 2010-07-05 23:36
藝術家、思想家、學者或許從來只能充當一個“吶喊者”,不過這個“吶喊者”的作用也是不能低估的,您說呢?
hsyeung 2010-07-06 00:31
馬一鷹:藝術家、思想家、學者或許從來只能充當一個“吶喊者”,不過這個“吶喊者”的作用也是不能低估的,您說呢?
吶喊者是需要的,他們是屬于先知先覺的那一類,相對于強權的大環境來說,也祗能是黑夜中的明燈一樣,僅能帶給失望的人們一點希望,但與大地重新大放光明還遠呢!魯迅所能起的作用也祗能止于吶喊!他并不可能摧毀他的舊政權!正所謂秀才遇著兵,怎麼辦?
楊希雪
結構 2010-07-06 11:57
這不是一個什么專業或職業,也并非與誰無關,所以凡是僅指望別人去拯救的,都有點那個啥。
只有你想不想改變什么的問題,哪怕只是說一句“草泥馬”,沒有應該歸誰去改變的問題,哪怕是當總統。
張格 2010-07-07 10:03
拜讀!學習!
孫克義 2010-07-10 11:28
越位就是犯規,如果每個行業的人都各盡職責做好自己的事,社會是不需要拯救的.
周一峰 2010-07-11 18:55
拯救的是一種愿望!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