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路上/2007年/北京/崔自默作
[題記] 崔自默2007-8-3
“在路上,只為溫暖我的人……”
在讀草祭關于我的文字時,我正好聽到劉歡的歌《在路上》,很感動。
人生之旅,忽然而已,百年三萬六千天,茫茫人海蕓蕓眾生,能有緣一識,足為幸事,足堪珍惜。
。。。。。。。
曾經,你是否用距離去形容平凡和高貴?
曾經,你又是否用不可接近告訴自己別再癡心妄想?
曾經,你肯定會這樣想過,我的默默無聞肯定難以接近他的揚名立外!
……
太多太多的想法,僅僅是因為沒有經歷過,用自卑來圈套了自己,認為那些遙望不可及是理所當然,甚至必然如此。如今,我在感動之余有所改觀。
去崔自默的博客,經??梢钥吹揭恍┎稍L的文稿和攝影,今天去時已然,讀到了《余翔:記崔自默》,然后就調皮的在后面留言:“崔老師,不知俺這平民去北京了,是否有幸拜訪您呢。”本是隨意說出的一句話,也沒有放在心上,熟料不一會兒,竟然收到崔老師的“搜狐小紙條”:“歡迎來京。到后歡迎來我畫廊與朋友們喝茶,我這里一律平等,沙龍性質”,并告之了電話號碼,頓覺誠惶誠恐,趕緊保存了號碼。
認識和接觸過崔老師的博友,均為其和藹謙遜及平易近人所感動。很多博友記敘過崔老師,對此,崔老師也都一一回復。自凡拜訪過崔老師博客的,崔老師也會回訪。對崔老師評價最多的詞匯,諸如“氣度不凡、才華橫溢、頗具感染力”等,都是非常貼切的。我想很多人去拜讀崔老師的文章,欣賞崔老師的字畫,并非單單因為文化和藝術,更多是因為崔老師的高尚品格吸引著我們前去。
前段時間和大學同學一起休周末,在河北電視臺的《人物》節目里看到崔老師,我當時興奮的對同學說:“他是我在搜狐博客里認識的,我們經常來往。”后來我又跟同學講了很多關于崔老師的情況,那位同學的眼神里透露出一股羨慕的表情。是的,名人和凡人沒有差別,名人也是凡人,凡人也可以成為名人,中間的隔閡,特別是娛樂明星,是因為商業包裝才產生的。因此,我們不應該用心去隔離彼此的差別,而是應該用心去加以溝通和理解。
在搜狐博客里通過崔老師的博客認識了很多朋友,特別是曉鏡微瀾,她是我非常珍惜的博友。俗話說“物以類聚”,放到此形容恐怕不甚合適,但我想通過此建立起來的友誼會純潔得多,志同道合者才相為謀,志不同道合、志同道不合、志不同道不合者均難以相互為謀。
之前讀過曉鏡微讕的《一堆溫暖的篝火》而感動,現在又一次被崔老師感動,聊表數文,以述感激。之前因感動我寫下的一篇小文《走吧,咱們一起拾柴去》,崔老師讀過我的小文后給予的回文《生命中的真情》。崔老師給曉鏡微讕《一堆溫暖的篝火》的回文《致曉鏡微瀾》。
不知道我堂堂一個男生的文字是否太過煽情,但還是希望朋友們能從中讀到我的真摯和對這種友情的崇拜!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