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畫面體制,如作文章,因一時思想情緒所異,文字每每變化殊術,所謂因勢利導、乘機為制者是,即稱其為“新”。
讀張道興先生的畫,總會發現一些新東西。其新,當然不只是完全可見的構圖的、色彩的或用筆的地方,更有觀念的、意欲的和理想的方面。“藝術意欲”,是藝術創作和藝術審美的主要能源之一。看張道興的書法,可以感受到他機發矢直、澗曲湍回的表現力。這種力量,也同樣可以在他的人物畫中覺察。
在同樣年齡的畫家之中,張道興的畫有明顯的現代意識,那也是構成他的畫區別于同類畫風的所在。區別,有特點才能有所區別。作為頗富才華的全能型畫家,要在風格上與人區別開來,臻乎上乘,不考慮獨造是不可想象的。熟悉生活、抽象題材,通過創作積累經驗,把內容與形式結合起來,要具體到造型的夸張變形、點線面的組合、色彩的運用等等,最終釀造出自己的符號語言,展露自己的面貌,不是簡單事。
以強烈的色彩鋪張來強調畫面的氣氛,在濃重的裝飾感中寄托內心的濃情。無論小品還是巨制,無論歷史人物還是當代民風,要在輕松的狀態下完成。用以造型的元素,從點、線、面到墨塊、色彩、肌理,從民族傳統的審美習慣到世界現代的審美特征,瞬間吸納其中,化作一爐。繪畫的皴法與書法的飛白,虛實相間,疏密有秩,藉乎此,尺幅內部件雖多、人物雖眾,仍可秩序井然、層次分明,可見張道興隨類賦彩與經營位置的本事。
張道興與造物者游的妙悟,可從畫面上讀出來。他的藝術歷程,從業余習畫到專業創作,可以知命之年為界碑,此前作打基礎,此后始收碩果。他把切身體會到的生活的情感,真實地轉換并傳遞到讀者眼里,而其中最多的,則是對人生的善良、平和與快樂的禮贊。《海的容顏》、《喜鵲叫喳喳》《大秧歌》等等,都是這樣的性情之作,那是一腔平常心的輕松歌唱。
人稱“張老道”的張道興,總是狀態極佳,精力彌漫。他樂道,在哲學上下過工夫,尤其對藝術理論別有心得與體會,創造出自己的“學說”,諸如“泛飛白”、“加分說”、“硬邊意識”、“占邊意識”、“中醫說”“京劇說”、“意象說”、“極致說”、“搟面杖理論”,不乏獨到之見識。很多自以為是的畫家,畫的其實什么也不是,就是因為平日沒有思考過什么問題。張道興善思,并敢于實踐,在畫面上重塑自己,變革路數,而其基礎工作,就是他多方面的藝術素養的儲備。用筆上講求變異,畫面上調整色彩,借鑒多元,成自家風。入乎其內,出乎其外,其畫作之佳妙,非無由也。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