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夢想的桃花源。在收藏家的眼中,每一個巧奪天工的鼻煙壺,都是一個小小的桃花源:煙壺雖小,卻能集詩書畫印、雕刻鑲嵌諸多于一身,是中國文化和中國工藝“具體而微”的一個奇異載體。雖然百余年來,鼻煙已經漸漸淡出歷史舞臺,但鼻煙壺卻因其具有很高的欣賞和收藏價值,成為歷代收藏家手中的珍品,依舊在愛物人的掌中,摩挲出清雅逸香的夢。
馬明欣先生是中國著名的鼻煙壺收藏大家,數十年鑒賞、搜求珍品的故事,說也說不完,但在他的記憶里最難忘的,卻是一只精致的料胎琺瑯彩鼻煙壺。那是在2000年,原瀚海拍賣公司的老總秦公先生,給身在香港的馬明欣先生去了一個十分火急電話——原來,秦公先生看中了一只料胎琺瑯彩鼻煙壺,拍賣的起價是120萬人民幣。在當時,這是鼻煙壺里很高的價格了。于是他便想請自己這位老朋友出個建議是否應該買下來。馬明欣先生在仔細看過實物圖片后,認為這是一件鼻煙壺精品,建議秦公先生可以拍下。后來,秦公先生以220萬人民幣的高價為瀚海拍得了這只鼻煙壺,非常高興。但當時,他的一些朋友卻覺得用這樣多錢換這么一個小物件有點不值,弄得秦公先生心里有點不是滋味,得知此事后,馬明欣先生立刻給他去了電話,并且提出將自己收藏的一只料胎琺瑯彩鼻煙壺拿到秦公先生那去比對和賞鑒——但最遺憾的事情發生了,當馬先生的鼻煙壺送至秦先生辦公室樓下的同時,秦公先生卻因突發急病,在二樓的辦公桌前辭世了。
“秦先生的去世很突然,我很震驚,也很遺憾——搞收藏的人吧,就希望有人肯定自己,最怕的就是有人說不值,我特理解秦公那時的心情,當時我和他通了電話,我說秦先生,220萬這個價,對于一只乾隆御制料胎琺瑯彩鼻煙壺而言是值的!只是可惜,他那只鼻煙壺,我是見過圖片的,而我那只,他卻永遠沒有機會見到了。真是可惜!”談到這段往事時,馬明欣先生滿是難過與遺憾。或許是緣分巧合,在2005年的時候,瀚海公司將原來秦公先生得到的那只料胎琺瑯彩鼻煙壺再次進行拍賣,雖然此時馬明欣先生不在國內,但這次他卻沒有錯過這個機會,以電話競拍的方式拍下了這只鼻煙壺——此時的價格,已經是350萬人民幣了。
“其實現在看來,這只鼻煙壺的真正價值1000萬人民幣也不為過!為什么呢?首先是因為它的畫工精美——制作料胎琺瑯彩,首先,要由宮廷畫師設計畫稿,呈送皇帝親自審閱,按御批多次進行修改后,再由宮廷畫師在造辦處燒造的料胎上用琺瑯彩繪制。繪制完成后,再送至宮廷造辦處入低溫爐烘烤而成。送造辦處燒造的素胎和燒造后的成品和有瑕疵的數量都有明確的檔案記載。當時這種小物件,宮廷著名畫師如郎世寧等人,都有興趣畫上幾個,畫一幅油畫易,而在白如羊脂玉的方寸素胎上,用各色琺瑯彩繪出花卉、花鳥、草蟲,那是極為耗費心力的藝術,所以這是第一難得之處;素白的料胎雖然可以將琺瑯的質色美襯托得淋漓盡致,但因二者熔點相當接近,燒制尤其困難,技術難度相當大,往往你畫了100、200件,未必能夠燒出來一件精品。所以一只精美的料胎琺瑯彩鼻煙壺雖然小小的不起眼,但卻都是皇帝把玩的珍品,極少賞賜王公貴族,因此即便是王公貴族,也很難得到一件琺瑯彩煙壺。——秦公這只鼻煙壺,就是其中的精品。”馬明欣先生無限感慨地對記者說:“鼻煙壺需要更多的人去了解,去關注,這是一個具有極大潛力的收藏門類,今年4月,在香港舉辦了一次大型的鼻煙壺精品拍賣專場,屆時世界著名的鼻煙壺收藏家都會列席,因為這次機會實在難得,各種珍貴稀有的鼻煙壺不啻一個鼻煙壺博物館,每個人都盯得很緊,我可以大膽預測一下,這次拍賣會是鼻煙壺收藏熱興起的前浪,盛況空前。”
盈握乾坤掌中珍
“鼻煙壺雖是小物,卻是雜項中的大宗,它是一種貴族文化和身份的象征物。只要沉心鉆研下去,就會發現這其中的天地之大,不可想象。”馬明欣先生掌中把玩著一只小巧而精致的鼻煙壺說道:“單就材質來說,有料、玉、瑪瑙、瓷、金屬等,所有可以制作藝術品的材料,都可以制作鼻煙壺,因此沒有人能夠把各種材質的鼻煙壺收集全,這就是一個無限接近的可能。當發現一個自己不曾擁有過的材質或是樣式的鼻煙壺,那心情真是妙不可言,這當然也是鼻煙壺收藏的樂趣之所在。”
既說鼻煙壺,需從鼻煙說起——明萬歷年間,鼻煙由意大利商人作為向中國皇帝進獻的貢品傳入中國,最先屬皇室專用品,至清代已遍及大江南北。在中國最早裝具鼻煙的器具,其實是隨鼻煙一起進入的鼻煙盒,由玻璃制成,形狀有方有圓三角六角等,用隔子分成幾層,貯放味品不一的鼻煙,一般存放四兩至一斤,后來由于攜帶不便,改為小瓶,這就是最早的鼻煙壺雛形。西洋工匠生產了專門盛放鼻煙的小型玻璃器皿。為了方便將之與從外國進口的大玻璃鼻煙瓶及舊時的瓷質小藥瓶進行區分,便將其稱為鼻煙壺。
“由于清朝各代皇帝視鼻煙和鼻煙壺為珍愛,嗜愛吸聞,并常以此賞賜大臣,皇帝賞賜不敢受用,又不能不用,王公大臣遂重金購買鼻煙吸聞。由于人人如此,相習成風,上下如此,相沿成禮。鼻煙壺在這個時候,已經和戴玉扳指一樣,成為一種身份和財富的象征物,所以往往當時人們相互寒暄時,總是要說句‘您來嘗嘗我這鼻煙’,這是為了吸口鼻煙嗎?這是為了炫耀自己的鼻煙壺啊!所以總的來說,鼻煙壺其實是伴隨著提籠架鳥的‘爺文化’而得到的大發展,人們以得到一個稀有的鼻煙壺為貴事。”馬明欣先生拿出了一張圖片,幽默地說道:“這種織物大家也許會覺得它是公子哥兒的香囊,其實呢,這是一個鼻煙荷包,它是專門用以攜帶鼻煙壺的小包,就連皇帝的腰上也懸掛著這種鼻煙荷包。另外,在臺北故宮博物院中,乾隆皇帝的微型多寶閣中,也放置了幾個極其小巧精致的鼻煙壺。由此可見,鼻煙當年是一種多么風靡中國的時尚!當然,對于鼻煙壺癮最大的,除了達官顯貴和貴族子弟,還有一類不可不提,那就是蒙古王爺——蒙古人經常馬上奔波,鼻煙的攜帶量要遠遠高于公子哥兒,所以他們的鼻煙壺就比較大,有的甚至可以稱為鼻煙罐兒了!蒙古王爺所用的鼻煙壺,我們稱之為‘座壺’,一壺能夠好幾天用的,而其余的公子哥兒鼻煙壺,為了便于攜帶,所以體積很小,裝的也不多,又叫做‘行壺’。說到蒙古王爺,我也有樁憾事,那就是在幾年前,曾經有個外蒙古的王爺來到古玩城,想要售賣一個綠玉雕龍的‘座壺’,我一看就愛上了,而且這必然是皇帝的賜物,但由于價錢一時沒有談攏,再找時已經人跡難尋。收藏就是這樣一個心理,只要你擁有過,那么就是現在不在你這了,你還能回憶,但要是有一個好物件你沒有得到,那么你就會惦記一輩子,這也是一種收藏的心結吧!”
天質琳瑯曼妙華
“鼻煙壺之美,首先就是材質造型之美——鼻煙壺的造型千變萬化,所使用的材料也是萬象包羅,是一種奇異的藝術載體,它用材最廣,集燒瓷、瑪瑙、料器、玉石、水晶雕琢、金漆鑲嵌、雕漆,景泰藍、象牙、竹木雕刻、金屬工藝、書法、繪畫等各種工藝技術于一身,成為我國工藝美術的一個濃縮的結晶,這也是其最吸引人的地方。”馬明欣先生把手中的鼻煙壺展開:“在行內分,鼻煙壺大致可以分為料壺、瓷壺、石壺、金屬壺、內畫壺、琺瑯壺等若干門類。單一個瓷壺,幾乎就囊括了所有瓷器類別,斗彩、粉彩、五彩、祭紅、抹紅、珊瑚釉、茶葉末釉、墨彩、琺瑯彩、青花,釉里紅,哥瓷、雕瓷、刻瓷等等,幾乎是無所不有,如何能夠不吸引人?更不用說其他的木瘤、竹根、葫蘆、核桃等等巧思巧作的材料了,一個鼻煙壺,就像藝術品收藏中的‘拇指姑娘’,惹人憐愛得不行。”鼻煙壺的材質包羅萬象,它的造型也是滿目琳瑯,如葫蘆式、橢圓、扁方,鋪首耳燈籠式、包袱式;瓜果、蔬菜、花朵式、雙聯式、動物式以及八仙、和合、劉海、抱瓶童子等人物式造型。馬明欣先生就曾得到過一只雙聯式的白玉質鼻煙壺,一邊是詩文,一邊是圖畫,實在是令人愛不釋手。
“鼻煙壺的第二美,其實是雕工傳神、繪圖精熟之美,往往在方寸之間,藏天地萬物之美,這是其最迷人的好處。”——由于鼻煙壺質型之繁多,工藝之博雜,已經達到無可細算的程度,但以用料來看,料胎鼻煙壺、琺瑯鼻煙壺,玉雕鼻煙壺算是其中的大類:古玩界習稱玻璃為料,玻璃制作的器物,稱作料器。料質密不透氣,不易受潮,是制作煙壺的上等材料,初造煙壺,料質居多。清末著名書畫家趙之謙著《勇盧閑詰》云:“制壺之始,僅有玻璃,余皆后起也。”這說明,清人最初是用玻璃制作鼻煙壺。料器鼻煙壺不以質地取勝,而以做工見長。其質雖為玻璃,卻能模仿各色名質,且惟妙惟肖,生動無比,比如金星料、花料、雄黃料及各種仿寶石料等。料器鼻煙壺制作中,最著名的工藝當推“套料”,也稱“套彩”,即在藕粉地上飾以紅、藍等各色顏料,并琢碾成不同圖案,隨類敷彩,色波流動。套料技法有兩種,一種是在料胎上遍套與胎色不同的另一色料,再于外套料色上雕琢花紋;另一種是用經加熱半熔的色料棒直接在胎上做花紋。套料工藝很有凸雕效果。套料還有套一色和套多色之分,并由各色的變換使用,做成絢麗多彩的套料器物。
鼻煙壺的第三美,則是鼻煙壺的壺蓋之美,各種形式材質的壺蓋和壺身相互輝映。
第四則是壺匙之美,雖然是小小一個壺匙兒,也能體現出匠心獨運,馬先生就曾見過一個水晶料的透明鼻煙壺,上面雕著一個喜字,這也就罷了,但由于是透明的壺身,所以我們可以看見它壺內的鸚哥綠的壺匙,那真是美到了極點,可見當時雕刻者,是為了體現這點鸚哥綠的好料,才雕出了水晶鼻煙壺。
馬明欣先生講述了鼻煙壺的四美,還特別強調:“其實所謂四美,無非也只是一個簡單的分類,鼻煙壺是個神奇的物件,既適于收藏,又便于把玩,素以精巧玲瓏著稱于文物收藏界。但由于某些歷史的原因,在清末至20世紀80年代初,鼻煙壺只在國外收藏界受到追捧,并率先在海外成立了研究和收藏鼻煙壺的專項組織,這在中國藝術品收藏界中是不多見的。最近20多年來,收藏之風開始重新興起,繼收藏和投資字畫、瓷器和寶玉石熱潮之后,鼻煙壺已然成為一個新的熱點,其實等更多的人回過味來,鼻煙壺的美就會被更廣泛的人群所了解和發現,在收藏中,每個人都能找到屬于自己心中的那個最美的鼻煙壺。”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