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在2009年香港佳士得秋拍《杜甫詩意圖》拍出6002萬港元、刷新畫家作品拍賣的世界紀錄之后,傅抱石作品價格就一路走高。2010年春拍,傅抱石的《東山絲竹》鏡心在香港蘇富比拍出了1466萬港元,他1944年創(chuàng)作的《湘夫人》立軸在上海工美以3136萬成交。這些作品雖然題材不一樣,但卻有一個共同點:都是傅抱石在金剛坡時期的作品。7月底上海崇源的春拍中,傅抱石在金剛坡時期的另外一件佳作――《夏山圖》(局部見左圖)將引發(fā)其作品拍賣又一輪高潮。這是上世紀90年代某拍賣公司的圖錄封面作品。
由于離世較早,傅抱石與同一時期的齊白石、張大千相比,存世作品數(shù)量較少。經過專家考證,傅抱石存世作品包括沒畫完或基本畫完但未落款的,總計約3000件,全部畫作中可報出畫名的約1000件。這些作品中60%在國內,40%散落在海外。其中1939年春至1946年秋,他一直居住在四川重慶郊區(qū)金剛坡下。這段時期他用散鋒亂筆表現(xiàn)山石的結構,形成了獨特的“抱石皴”,成了傅抱石“打破筆墨約束的第一法門”,這時期的作品一向是藏家追逐的對象,也被稱為“金剛坡時期”。
傅抱石在金剛坡時期的山水畫創(chuàng)作已經形成了個人的風格特征,即在繼承宋畫宏偉章法與元人水墨逸趣的基礎上,注重暢寫山水神情,以氣取勢,磅礴多姿,自然天成。同時畫法也一變傳統(tǒng)的筆墨皴法,以散峰、亂筆來表山石的結構。此次拍賣的《夏山圖》表現(xiàn)蜀中山水的秀美景致,用墨酣暢,并將水、墨、色融合一體,尤其是作品中的墨法表現(xiàn),濃墨處濃黑而透亮,淡墨處秀逸而朦朧,蓊郁淋漓。此外,作品中傅抱石用筆也變化多姿,在墨色將干未干時,以散鋒亂筆盡情揮寫,體現(xiàn)了傅抱石的用筆特征,也組成了畫面的有機節(jié)奏,其款識為“申申九月新喻傅抱石寫唐人詩意,于重慶西郊金剛坡下山齋”。在“金剛坡時期”的作品中,《夏山圖》堪稱大尺幅,達到了191×61厘米,其題簽也為傅抱石親自書寫,可見其重視程度。從近年來拍場看,有他親自題簽的畫作更受追捧。像今年春拍中,傅抱石親自題簽的《山陰圖》立軸估價500萬至800萬元,成交價達到1792萬元。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