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光頭潑皮」畫風,開創中國當代藝術創作思潮的藝術家方力鈞15日說,他之所以戲言「寧愿像野狗一樣地生活,也不要做一只家狗。」表達的正是內心對個體自由的渴望,和對群體意志的反思。
方力鈞說,野狗的隱喻,與他長期受中國教育文化和生長背景的影響息息相關。
「這與一個人現實的生活狀況有關,如果一個人有美好的生活愿望,有好的愛情、生活和工作,可是生命就是這樣,如果把一切不好的都避開,等到臨老回首,可能發現這一生是一張白板、什么都沒有;相對的,如果許多人遇到困難,經歷非常多的挫折和障礙,他會覺得生命很飽滿,成長非凡。」
他認為,由此演繹而出,「我能夠保持獨立性和人格,更加個體、個人地生活,而不是被時代或非常虛枉的愿望去左右,這對我而言非常重要。」
方力鈞引領眾人一一穿梭在北美館各個展場,看著墻上的作品,他感覺到光陰的流逝和空間交替。
他提到自己的「光頭」標記,他強調,89民運造成他生命的巨大沖擊。以往他仍在體制內的框架中摸索,可是89的巨大震蕩,他再也無法容忍當局的壓抑。
方力鈞說,他與當局對抗幾乎長達10年之久,當時大陸比較無法接受自由和獨立的創作和思想,剛開始大家不了解,有很多疑慮和懷疑、不安,所以他索性剔了一個光頭,而且以此入畫。
「光頭是年輕的象征,是對抗的發泄,也是對人的反思,更是創作的符號和元素,很容易引人注目。」在畫布上人物的臉上,或者模糊、另類、揶揄,呈現出漠不關心和叛逆。
方力鈞說,他把「人」的特色隱去,藉由毫無懷疑的集體主義,去呼應當局的標準,事實上,正突顯這一集體的迷思。
在云和水的創作題材中,方力鈞巧妙的把兒童納入。他說,我不愿意畫應酬的肖像畫,又怕別人誤會我的畫語,最后把自己造形入畫,可是還是有人批評,幾經摸索,才發現兒童是最沒有爭議的元素。
這一系列的作品,充滿著對生命的思考和探索,所以他把嬰兒與云端結合、讓蟲獸飛翔;作品顏色光鮮亮麗、展現俗世的繽紛。
方力鈞說,「我不愿意掉進陷阱,不愿被什么東西擄獲,不要失去自己自由的身分,這是最最重要的。」
「生命之渺」特展,正顯示了他在蕓蕓眾生中的生命探索。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