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央美術學院年度畢業創作桂冠得主王一創作的《晨曦》

曾參與60華誕胡錦濤主席巨幅畫像創作的80后畫家王一

中央美術學院年度畢業創作油畫一等獎《晨曦》中,父親(右)手握香港《文匯報》財經版
中央美術學院年度畢業創作大獎揭曉,新銳畫家王一的3幅《都市系列》油畫奪得桂冠。在其中一幅《晨曦》作品中,畫中人物手握香港《文匯報》財經版的畫面引起各界矚目。中央美院年度畢業創作展覽向為業內人士重視,獲獎作品大展已在美院藝術館展隆重推出,延展至八月。年度展獲獎作品歷來被拍賣行和業內人士重金購買收藏,桂冠得主亦被視作未來畫壇黑馬新秀。
京港金融商貿文化交融體現
對于選擇香港文匯報入畫,曾參與建國六十周年胡錦濤主席巨幅油畫創作的王一表示,香港是國際金融商貿大都會,香港《文匯報》權威、高端,香港訊息與權威評論在內地精英人群中有獨特影響力。北京正擬建設世界城市,金融中心、國際商貿中心是題中應有之義,從此角度與更廣闊的視野所見,京港堪稱姊妹城市,香港《文匯報》在畫作中出現,象征京港兩地在金融、商貿、文化方面的深入交融。
王一同時表示,之所以選擇香港《文匯報》財經版是想通過港式人物、港式生活、港式文化的滲透表現身邊不同人物的差異和相似,籍此表現京港金融商貿姊妹城市中當下生活的碰撞與融合。他稱,選擇一份報紙,就是選擇一種生活態度。
《晨曦》----首都家庭代表性瞬間
《晨曦》這幅作品高1.75米,寬2米,以在當下城市化進程中首都發展的現貌與進程為主題,表現首都家庭的一個代表性瞬間。在作品中,畫面遠處一位世紀老人的背影在思考城市的清晨;一個平凡的母親在烹飪著一頓平常的早餐;餐桌旁坐著一位剛踏入社會的年輕人;舉杯的女孩微微低頭品味著一種清澈的生活;然而畫面的男主人公父親正手握香港《文匯報》晨起閱讀,若有所思地眺望窗外。
以城市為題材的現實主義繪畫在當下的中國有很多。王一表示,自己所追求的是以一種冷靜的、冷峻的的現實感去審視身邊的生活狀態。他 續說:“1997年香港回歸后,通過港媒逐漸走入家庭的繪畫表達方式,體現當下人們的生活碰撞與融合。”王一表示:“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大多數人習 慣閱讀的是《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而隨著時代的發展與變遷,社會產生新的生活狀態。香港《文匯報》在內地精英人群中的影響逐漸提升,實質上反映了內地與香港經濟的深度融合,更體現了香港作為金融中心的重要地位。”
參與胡錦濤巨幅畫像創作
2009年,在祖國60華誕慶典的游行隊伍中,中國四代領導人巨幅肖像尤為醒目。其中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的巨幅畫像,由中央美術學院著名畫家賀羽與其學生王一、張今我歷時16日共同創作完成。四位領導人畫像都高6米多、寬5米多,緊迫的時間令創作難度加大。
王一回憶,因為從未有人畫過巨幅胡主席畫像,因此十分緊張,有種歷史使命感。在胡主席肖像眼睛和嘴唇部分,王一起到了重要作用,從而 表達出大國領導人的和諧與風范。言談中,王一坦言:“在繪畫的道路上,一直想去發現和準確地描繪當下社會的生活。而新的時代符號和科技成就在不斷刷新我們的眼睛,在這些背后,人本身的精神是自己創作不變的主題。”
藝術重鎮推介青年才俊
此次展覽由中央美術學院主辦,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承辦,展覽時間持續展至8月28日。中央美術學院是中國近現代教育機構的開拓者之一, 自上世紀建校之初至今始終是中國藝術教育的先鋒重鎮,學子遍布世界各地,躋身成為撥動時代美術風潮的中堅力量。每年一度的學生畢業作品展雖為學院自身檢驗的常規展示,卻仍是藝界人士彌足關心的重要話題。
中央美院院長潘公凱在展覽前言中寫到:“毫無疑問,『千里之行』展覽項目從一個局部反映出中央美術學院在當前中國美術教育領域中的 開創與探索精神。展覽力求擺脫簡單匯集畢業作品的模式,著力于梳理和探知學院教育的多種可能以及當代藝術發展的未來,讓學院的傳統與現代的觀念相互詮釋,開創當今中國美術院校教學與創作的新氣象。”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徐冰表示,中央美術學院是培養未來藝術之星的搖籃。母校像推介優秀藝術家一樣鄭重地向社 會、向人民推介這些青年才俊。從現在起,他們將成為具備獨立探索能力的藝術家,投入到社會廣闊的藝術創作的空間中。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