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秋拍,第一次出現的“億元級”藝術品在賺足人們眼球的同時,也似乎窮盡了人們對于藝術品市場狂熱程度的想象。但是,就在人們還在討論“億元時代”到底有多大泡沫的時候,半年之后的2010年春拍再次用事實證明:藝術品市場,不差錢。
據統計,今年春拍,僅香港蘇富比、香港佳士得、中國嘉德、北京保利、北京匡時、北京翰海等6家拍賣公司就取得了116.04億元的總成交額,遠超去年同期的63.75億元。
“如今藝術品市場的火熱并非憑空出現的,由于中國經濟的穩定和國力的持續增強,很多人擁有了收藏的實力,也自然而然會產生收藏愿望。”北京保利國際拍賣有限公司(下稱“北京保利”)執行董事趙旭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藝術品收藏在中國有幾千年的歷史了,收藏人群越來越大、熱情越來越高是很正常的事情。”
“一字百萬”的《砥柱銘》
6月3日晚11點,北京保利5周年春拍夜場,北宋黃庭堅的水墨紙本手卷《砥柱銘》以8000萬元起拍,經過近70輪的競價之后,最終落槌于3.9億元,加上12%的傭金,總成交價達到4.368億元。
這個數字遠遠超過了5年前,“元青花鬼谷下山大罐”在英國倫敦創下的2.3億元中國藝術品成交世界紀錄,成為了史上最貴的中國藝術品。同時,這也是中國內地拍賣市場發展17年以來,第一個誕生在中國內地的中國藝術品世界拍賣紀錄。
雖然這幅“一字一百萬”的《砥柱銘》引發了好多爭議和質疑,贗品說、假拍說……凡此種種,“所有質疑的聲音都是猜測和傳聞,沒有任何人拿得出有說服力的依據,所以我們也沒有必要去關注或者回應。”北京保利古代書畫部經理左昕陽對《中國經濟周刊》表示。
“這個價格確實讓很多人太難以想象了。”一位當晚參與競拍的藏家告訴《中國經濟周刊》,“不過,去年北京保利春拍那幅宋徽宗的《寫生珍禽圖》以6171.2萬元成交,我當時也覺得太不可思議了,但現在看來那是一個‘天漏兒’(指用很便宜的價錢買到很值錢的藏品)了。”
實際上,《砥柱銘》并非“一枝獨秀”,今年春拍北京保利還拍出了另外兩件“億元級拍品”,分別是元代王蒙《秋山蕭寺圖》以1.3664億元成交,清代錢維城手卷代表作《雁蕩圖》以1.2992億元成交。這3件拍品包攬了今年春拍拍賣高價的前三名。并且,從總體成績來看,北京保利今年春拍總成交額超過33億元,創下了中國藝術品單季拍賣成交額的世界紀錄。
不僅北京保利,香港蘇富比、香港佳士得、中國嘉德、北京匡時、北京翰海也都取得了成立以來單季拍賣的最好成績。根據AMRC藝術市場分析研究中心的統計數據,這6家拍賣公司今年春拍總成交額達到116.04億元。
實業家入場
春拍結束后,北京保利的各個部門在第一時間都對今年的成績和經驗作了一個交流和總結,而幾乎所有部門都有的一個共同的感受就是,新買家進場給市場帶來了變化與沖擊。
“古籍文獻相對于整個藝術品拍賣市場來說所占份額比較小,在藝術品收藏中也屬于比較冷僻、比較偏的一個門類。”北京保利古籍文獻部經理孟楠告訴《中國經濟周刊》,“但是,今年我們的成交額是3050萬元,成交率是72%。中國的古籍拍賣到今天已經有15年歷史,全國有古籍項目拍賣的公司共15家,但到目前為止,單場拍賣成交額超過3000萬元的古籍拍賣只有3場,而此次北京保利春拍是其中一場。”
孟楠認為,大批量新生買家的進入是拉高古籍市場價格的重要原因,“新買家大多來自房地產、鋼鐵、煤炭等實業領域的買家,這些有實業的買家在金融風暴中受到的影響較小,他們的資金介入一下子帶動了市場的活躍。”他說,“比如,2009年,有一位來自地產領域的新買家,他去年全年在北京市場投入古籍方面的資金就高達1億元,這個數字相當于15家有古籍拍賣業務的拍賣公司2008年全年的總成交額。”
北京保利現當代藝術部顧問閻安對于新買家的感受也很強烈,“他們一般都信心非常堅決,對于好的作品敢于出價,舉牌速度和價格上升速度都很驚人,只要想買的作品,他們就會堅決出手。”閻安說。
“總的來看,今年進場的新買家大概占到買家總數的30%左右。”趙旭表示,這些新買家并不是毫無頭緒地進場亂撞,相反他們大多有自己非常明確的規劃和選擇標準。“新買家成本估算比較高,資金量比較充足,往往比較傾向于瞄準重要的拍品。”
“現在很多買家都已經發掘和明確了自己收藏的標準,而不是像前幾年,很多買家都比較盲目,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市場的虛高。”閻安說,也正是這樣的特點,使得經典油畫作品和寫實板塊在今年展現出強勁的走勢,吳冠中、陳逸飛的作品都表現非常搶眼。
新面孔與新紀錄之間是否存在微妙的關系?對于拍下《砥柱銘》的那位神秘買家,左昕陽透露:“聽說是新買家。”
從拍品到藏家的“全面繁榮”
趙旭表示,去年藝術品市場很大程度上是被幾個大買家所支撐的,市場規模剛剛到達百億級,去年有好幾位藏家一年投入藝術品市場的資金都超過了10億元;今年則是大量的企業家、成功人士進場,從而帶動了藝術品市場的爆發。
“今年春拍我們光號牌就辦理了3000多個,而以前最多也就1000多個。”趙旭說,“而且很多買家是從你想象不到的地區來到中國競拍藝術品,比如荷蘭前財長、蘇黎世私人飛機公司董事長等等。但是他們當中很多人都無獲而歸,因為到最后他們都拼不過中國買家。中國買家有時候非常可愛,非常愛國,老祖宗的東西絕不能讓它出國。”
另外,和去年主要以中國古代書畫為主的行情不同,今年春拍是“全面繁榮”。“今年的藝術品熱是全面的火熱,涉及到各個門類。進場的人群也非常廣泛,包含了社會各個層面的人,不僅是有實力的買家,也有普通的收藏愛好者,這說明很多人都開始關注藝術品,開始關注文化。”趙旭說。
“北京保利今年的拍品就從幾百元到幾億元都有,一本古書可能只需要幾百元,一把壺可能只要幾千元。我們希望通過滿足多層次的需要來吸引更多的人進場。”趙旭說,今年北京保利春拍一共推出了4000多件拍品,其中差不多2000件是古籍善本、紅酒、紫砂、古琴等,這些加起來的成交額還不到1億元。“我們推這些新門類主要是為了讓更多的買家進入拍賣市場,進而活躍市場。”他說。
不過,門類、層次的多元化并不代表著藝術品拍賣可以走“螞蟻雄兵”的路線,因為目前市場呈現的“兩級化”趨勢愈發明顯——好東西越來越貴,不好的東西則基本不漲,甚至不漲反跌。所以,剛剛結束春拍已經開始著手秋拍拍品征集工作的趙旭,已經深刻感受到“找東西非常難”,“但我們會一直堅持精品路線。”
趙旭認為現在市場并不缺少資金,缺少的是好的藝術品。只要有好東西出現,天價是一定的。所以,他相信,“砥柱銘”絕不是孤例,下一個“砥柱銘”一定會很快出現。
“雖然不排除由于房市、股市的低靡,導致有熱錢涌入藝術品市場,但是,中國這么大,現在進場的還只是少數人,以后肯定會越來越多。更加值得注意的是,在國外已經非常普遍和成熟的企業性收藏在中國還沒有真正起步,一旦企業行為進入收藏市場,對市場影響也將非常巨大。”趙旭說。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