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由中共江門市委宣傳部、江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的“郭莽園、鈍丁、許固令、陳永鏘國畫作品展”在江門市美術館舉行。這四位蜚聲廣東美術界、年屆六旬的老畫家,雖然個人風格迥然不同,卻以殊途同歸的模式,日臻化境,縮寫了世界大同,奉獻著對大自然火熱的愛。
郭莽園來自汕頭,鈍丁來自天津,許固令來自汕尾,陳永鏘來自廣州。這四位蜚聲廣東美術界的老畫家,皆因有志于對博大精深的中國畫的傳承與發揚,有著對僑鄉深厚的歷史文化與獨特的人文景觀的認同與熱愛,相約江門,攜手展出自己用心血澆注的作品。
畫風迥然不同
鈍丁自小學習惲南田、新羅山人、八大山人、石濤等大師畫法,并涉獵歷代名家宗派,畫風自成一格,擅書法、工詩詞,作品具有明顯的文人畫特點,既有新羅山人的揮灑簡逸,又有石濤的豪放郁勃,既有惲南田的清雅,又有八大山人的冷傲。無論是山水、殘荷還是老鴨,皆布局新奇,章法結構不落俗套,乃“性靈者也,思想者也”。
陳永鏘是四人中唯一的嶺南畫派畫家,以花鳥見長。正所謂“畫如其人,人如其名”,其作品濃墨重彩,用筆灑脫,不拘一格。畫的雖是嶺南的花卉,卻畫出一種張力,一種雄渾氣勢,鏗鏘有力,擲地有聲,卻又氣韻流轉,蔥蔥郁郁,生機盎然。
許固令習畫于國內,游藝于海外,其作品元素是最中國化的:以中國傳統的水墨為表現方式,以中國戲劇臉譜為創作題材,畫面充滿著東方的神秘主義色彩,又洋溢著西方的浪漫主義精神。作品構圖豐滿,用筆稚趣,看似涂鴉,寥寥數筆,人物形神卻躍然紙上。
郭莽園詩書畫印,無所不長,為杭州西泠印社社員。其作品自有一種古樸美,重神似而不求形同,無論是蘭是菊,均構圖雄奇險峻,造型飄逸夸張,用筆剛健蒼勁,設色濃重艷麗。他個性放達,喜歡以書法入畫,筆法飛動處似狂草,凝重處如石鼓,畫如書,書如畫,大有吳昌碩畫之意趣。
縮寫世界大同
通過本次展出的國畫作品,我們看到,美學彌平了人與自然的鴻溝,打破了理性的枷鎖,讓人們重新認知自然。在藝術變得全球化的今天,不管是當代性,還是傳統性;不管是東方,還是西方;藝術家們都在“試著用一生的時間去更多地理解上帝”(凡·高給弟弟提奧的信),探討真實存在的奧秘。正如郭莽園、鈍丁、許固令、陳永鏘這四位老畫家,以殊途同歸的模式,日臻化境,縮寫了世界大同,奉獻著對大自然火熱的愛。
鈍丁
鈍丁,本名臧鶴齡,又名臧欽。祖籍河北易水,世居天津。少從“湖社”李鶴籌(枕湖)先生學習惲南田、新羅山人畫法;從梁崎(漱湖)先生學習八大山人、石濤畫法。并私淑歷代名家宗派,研幾典論,立在其中。其書法受教于天津龔望先生,研習兩漢碑版,楷書宗李北海、趙孟頫,兼蓄諸家名帖精華,款識渾成清人風致。龔望先生為其治印,取字鈍丁。文章從學于紀端甫,攻詩、詞、曲、賦,著有《三頁書屋題畫詩抄》、《三頁書屋題畫詩文稿》。
陳永鏘
陳永鏘,廣東南海西樵人,1948年生于廣州市。曾任廣州畫院院長、廣州市文化局副局長、廣州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常務副主席、巡視員。現任嶺南畫派紀念館館長,并為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廣東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民進中央開明畫院副院長、廣州市政協書畫院院長、廣州市教育基金會少兒美術教育委員會會長、廣東樵山書院院長。國家一級美術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優秀專家。
許固令
許固令,字白父,1943年生,廣東省汕尾市人。原廣州博物館、廣州美術館專業畫家,現為廣東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香港特聘館員。1980年移居海外,1989年起作為職業畫家,游藝于中國(含港臺)、東南亞、日本、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地,以中國戲曲人物臉譜畫為主題創作,作品多為各地美術館、博物館及私人收藏。在世界各地舉辦個人畫展20多個,出版個人畫集及專著10多種。
郭莽園
莽園郭氏,西泠印社社員。汕頭人,1942年生,好文藝,曾受業于陳半醒、趙一魯、梁留生諸耆宿,習詩書畫印。1990年在廣州文化公園、1992年在北京中國美術館、2000年由西泠印社主辦在浙江省博物館,2001年在澳門教科文中心,2002年在汕頭大學美術館,2003年在澳大利亞悉尼中華文化中心,舉辦個人書畫展。先后出版有《莽園畫集》、《莽園冊頁》、《莽園畫輯》、《中國指墨》(合作)等畫冊。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