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俊生送我一本畫集,暇時翻閱,十分欣賞、他的作品我常見。交往多年,北京美術界活動又多,大小展覽和不時的書畫活動中,常見他舞筆弄墨。不過這次看他的畫集卻有全新的、強烈的感受。因為剛集收進的全是精品,是畫家滿意的足以代表其水準的作品,此集也把他藝術的各種探索、不同風格之作集中在一起,令我對俊生的畫有個仔細端詳品味的機會和較全面的認識。
看俊生的畫是一種愉悅快活的體驗,心情輕松而且耐人尋味,在他的畫里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從那些三教九流的人物形象中流露出來,更難得的是那一種幽默感,不時的引發會心的微笑。這么些年我們的藝術中最缺少輕松的幽默的感覺,好像中國人不會和不喜歡幽默似的,多少畫家一位比一位正經,畫的吃力看得也累。我把趙俊生畫集左看右看,心里忽然涌上蘇東坡寫的一段妙文:“吾文如萬斛泉涌,不擇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雖一日千里無難。及其與山石曲折,隨物賦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當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其他雖工吾亦不能知也。”這是東坡自評其文的話。其中有兩重意思,一是他的文思泉涌,無論何時何地,文思涌動就落筆成文;二是文章開闔起止長短寬窄一任其自然,所謂天然去雕飾,求得天工與清新而已。這些當然不是自吹,誰讀過東坡文集誰就能體驗到東坡文思之富如長江大河,是中國文化史上罕見的奇跡。至于“?;钚杏谒斝?,常止于不可不止”乃是東坡獨特的風格,其背后是偉大的人格、深厚的學養、活躍的思想和曠世的才華、千古文章此一人,學是學不來的。
把俊生的畫和東坡的文章相提并論,并非我故意調侃老友,也不僅因為畫集里有很多畫的是東坡的故事和形象。我的確感到,在藝術這個行當里,俊生真是才華出眾,手上功夫確實了得,工筆、寫意,人物、山水、花鳥,寫實和抽象,樣樣來得,樣樣精通,借形容一個舞臺演員的話叫“文武昆亂不擋”,真是“不擇地皆可出”,真是“一日千里無難”。
據我所知,俊生的藝術才華屬于家傳。其先嚴趙松濤先生是天津工藝美術學院教授,國內著名山水畫家;其兄敏生也有繪畫天才,曾以優秀成績考入中央美術學院。由此可知俊生秉承藝術基因無疑。他少年時考進中央美院附中,畢業時趕上“文革”,進過“干校”當過兵,后進中國美術館工作至今,多年的藝術實踐,早年畫連環畫、插圖的寫實命題創作,既鍛煉了手眼功夫,更增強了觀察生活認識人生的能力。新時期以來,中國畫壇思潮迭起,流行畫風紛紛亮相,對中國傳統而且對每位業有所成的畫家來說,既帶來挑戰更帶來機遇,中國畫有了歷史上空前的發展機會。畫家創作的自由心態,他們在創作中對真、善、美的追求,畫家的創作個性,最終得到各方的認同。應該說,每位當代畫家都是新時期的受益者??∩乃囆g在這時期里,有了長足的進步和突出的成就,上世紀80年代以來,以南京一些青年畫家為首,嘗試在隨緣狀態下以一種溫潤平和的心態作畫,古人稱“怡情養性”,現代人也要體驗愉悅自己和觀眾的觀賞,于是有人名之為“新文人畫”,影響不小,雖然畫家們風格各異,但心態比較接近。在許多以古代文人為題材的作品中,的確令我們有機會重溫了中華文化里超越物質素樸的精神,一種魏晉文人的調侃情調和道家思想的自由無為,打破了多年來凡涉及上層建筑,哪怕是文藝這玩意兒也是冷冰冰硬邦邦的面孔。趙俊生的水墨人物畫在幾次“新文人畫展”中是很受注目的。
在趙俊生的水墨人物畫里,我最欣賞他以蘇東坡詩詞為主題的作品。他把一千年前大文豪的精神氣質,那種積極入世、笑對人生而又隨遇而安俯仰自在的高逸瀟灑的性格,用一種非常傳神的筆墨形象和調侃幽默的味道畫了出來。俊生筆下的東坡既不是空洞概念的符號,更不是任意涂抹丑化的形象。在《東坡詠梅》這件作品里,東坡的睿智洞達都在微微一笑的生動形象和表情中傳達出來了。畫上題詩也選得好,是東坡詠紅梅的代表名句:“怕愁貪睡獨開遲,自恐冰容不入時,故作小紅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畫上選了后兩句,但整體意境是極出色的。
俊生常以老北京風情人物為題作畫,畫得更為生動打趣,溫馨雋永的幽默中隱含著一種懷舊的惆帳的心情。這是一種從當年市井生活中留下的印象一一50年代北京天橋、天津鳥市還有相當殘留,又是從今天身邊形形色色人等身上發掘出的人性特征,所以有趣、夸張、調侃,生動而又合情合理,種種因素都集中在他的天橋人物中,都是些在茫茫紅塵中討生活,在歡樂后邊的眼淚中混日子的藝人。這樣的世態百相集十在其巨幅《老北京風情圖》里,這件寬達3.6米的作品,是俊塵迄今描繪北京風情最為成功之作。在巨大的畫幅中,時空環境人物場景都經過分合重組,人們活動在不同的平臺上,分分合合,明明是天橋場景,又畫進了前門大柵欄的商鋪,遠處還有前門樓子的身影。畫面上包括了三教九流各色人等:摔跤賣藝的、唱大鼓書的、賣空竹的,當然還有各種小吃攤子。其中還有道具人力車、騾馬車輛等,人物身份不一,表情各異林林總總不論遠觀近取都極盡活潑生動之能事,這些年來,我有機會看了不止一件當代人畫的老北京風情畫。努力重現消失多年的舊北京風貌,但大多以《清明上河圖》作藍本,拘泥于街巷掌故之真實,藝術功力又遜于古人,不盡滿意。俊生則以這一現代視角、現代人的審美和典型夸張的手法,以人物性格特征為目標,淋漓盡致的眾生相,形象各異,妍媸分明,顯盡畫家本領。此外,俊生畫的老北京嫁娶風情圖及人物水墨寫意畫,都屬此類,大都隨意點染,逸筆所至十分傳種。這里也不能不提到他還畫有一批現代構成的實驗性水墨作品,是他興致所至參與當代水墨實驗活動之作,表現了極大的隨意性和探索性。有才如俊生者,玩玩形式,點線面塊構成,搞些色彩冷暖黑白軟硬對比,應該不是什么難事。而趙俊生的智慧在于他只是一種隨緣的參與,我卻看到一種東坡的瀟灑隨和與游戲消遣而已。
作為一位畫家,趙俊生很敬業也很努力,1984年第6屆全國美展中國畫部分在南京開幕,趙俊生就有作品參加。其后每年內國際重大展事,都有參與并取得驕人的成績。如今他已躋身國內著名畫家行列,但他多年來一如故我,始終一副謙和平易的態度,不張揚不自矜,在畫家圈里實在比較淡泊。但是對朋友卻是厚道熱情,也就贏得了友誼和支持。
在我心目中,俊生的才華、能力遠沒有發揮出來,希望他抖擻精神,努力登上新的高度。
2003年3月于不孤齋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