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于四川的畫家蘭正輝,以其獨特的書寫性體量水墨面貌為國內外畫壇關注。在藝術的中心與邊緣游走多年以后,蘭正輝越加堅定其對東方水墨藝術不斷追求的信念,并以對視覺領域的專注探索和獨特理解,開辟出一條別樣的抽象潑墨大寫意之路。
蘭正輝最早被藝術所感動,是20世紀80年代初。當時在沈陽冶金機械??茖W校修讀工科時,他的藝術神經被戲劇性地喚醒,于是他義無反顧地扎進與機械專業相距甚遠的視覺藝術世界。天生的聰慧與對圖像與色彩的敏感,使他迅速從欣賞者變為內行,進而改變其之后的人生道路。1983年,蘭正輝考入四川美術學院設計系,開始其不倦的藝術旅程。
上世紀80年代,觸動蘭正輝興奮點的并非當時流行的四川美院的鄉土美術的寫實造型與傷痕美術的傷逝情結,而是現代藝術思潮的巨大流變帶給精英階層的價值沖擊。這恰是蘭正輝思想最為活躍的時期,他敏銳地感受到這股洶涌的洪流,1985年其創作的《新出土的不可譯的公元前拍給公元后的加急電報》,可視為80年代藝術院校學生自發自覺的思想動能,是對現實狀態、社會體制、自我認知的發掘與深省,更是思想解放征兆的本能吶喊。這件觀念裝置1985年在四川美院第二屆學生自選作品展出后,即被當時中國藝術權威刊物《中國美術報》選中,發表于1986年第25期第一版。蘭正輝的這一觀念裝置作品,代表了先鋒一代的思想狀態。也因此作品的發表,蘭正輝參加了1988年現代藝術高峰集會“黃山會議”和1989年在北京的現代藝術大展。
應該說,歷史賜予蘭正輝展示才華的極佳機遇。大學畢業,他任教于重慶大學,當89現代藝術大展余波漸行漸遠后,藍正輝選擇了一邊從商一邊創作的道路,一種與自由創作完全不同的道路?;蛟S從事藝術家職業的生活方式吸引他,或許生命中拋不開的美術情結縈繞他,經商的十余年間,事業的沉浮起落帶給蘭正輝生活的富足和人生的歷練,同時植根其心中的對藝術原初的喜好與熱愛也愈發地強烈。十余年間,蘭正輝從未放棄對抽象藝術的思考和實踐,從而成為其體量水墨面貌不自覺的厚實積淀。自1985年開始,蘭正輝便未中斷他的抽象的符號學研究——對視覺結構關系做的系統性梳理。富有創造性的頭腦,是藍正輝的最大特質,多年來他積累符號手稿12大本,集結500多個基本形和80000多個派生結構符號。這些圖形介于視覺符號、標志、幾何、文字及哲學命理之間,他的創造性思維和視覺結構意識進一步開發,而這種發散性思維的培養,對蘭正輝抽象體量水墨的探索,無疑具有潛意識的引導作用。
2001年,移居加拿大,成為蘭正輝體量水墨探索的轉機。在西方現代藝術中,一條重要的線索是抽象和表現主義。從德國的表現主義到美國的抽象表現主義,再到東方的抽象書寫方式,移居加拿大的蘭正輝,身處東西方雙重文化背景的不斷對比中,思想上有了更深刻的觸動。他從西方抽象表現主義繪畫中汲取養分,尋求畫面的抽象化、直接性、自動性和潛意識的表達。20世紀50年代,美國抽象表現主義大師克萊因深入探討黑、白用色,其作品筆觸豪放而充滿靈氣。蘭正輝對此時期的抽象表現主義繪畫的閱讀,為他開啟了新的視覺領域。畫家積累的符號探索經驗、色彩表現運用及抽象思維能力,結合東方書法藝術和水墨的書寫性筆勢,成為國內外畫壇前無古人的創新。蘭正輝將抽象的構圖和線條與水墨色彩的塊面組織相結合,踐行出獨特的國際化的水墨表達方式——體量水墨。“體量”一詞,多用于形容雕塑的空間感與重量感。所謂“體量水墨”,是指大筆濃墨產生的心理感受;他選擇的英文“HEAVY”,是烏云密布、深沉濃烈的意思。他借用此詞的良苦用心,在于以中國水墨表現深刻思想和濃烈情感。“體量水墨”代表中國傳統水墨向當代轉型的重要方向,是對中國傳統寫意的開拓與創新。
蘭正輝書寫性體量水墨面貌的獨特處還在于,改造了傳統水墨創作工具之一的錐形毛筆,變為半米至數米不等的排式方筆——做面的書寫。既尊崇東方傳統書法藝術書寫的筆墨韻味,產生大寫意潑墨淋漓的酣暢效果;同時體驗“面”的繪畫創造的運動軌跡妙手偶得的心理感受。在這條線上,可追溯到唐宋時期的粱楷,再到明清時期的青藤數家。20世紀后,“面塊”化書寫的演進更是后浪推前浪,從林風眠的改造到傅抱石打倒筆用側鋒橫掃,到張大千晚年的潑墨變法,無不看到“面”的影子。“面”更有力度更有份量,更飽滿更符合當代人的情感。“面”化,“面”的書寫——蘭正輝執著地挖掘并希望將其做到極致。
在對工具的控制達到自由駕馭階段后,逐漸從小尺幅到大體量巨制推進,從而實現畫面表達的高度自由,意象流淌超越形式界限,巨大尺幅作品的創作,使畫者的思緒盡情發揮,產生的對巨大二維空間的精確駕馭,刺激了畫家的創作激情。在手法上,蘭正輝選擇表現主義寬泛的黑白灰色彩形式敘述情感,不講故事,少有描繪,通過對色彩有機的并置,解決畫面色彩與情感表達的融合關系,從而產生自然和強烈的筆觸和畫面肌理的張力。飽滿的“塊面”成為可以泛指的存在,成為深層哲學寓意的現實精神和物質載體。大體面的結構書寫在力量、筆勢、氣度、神韻等方面都得到了盡情的發揮。這樣的藝術形式,大大拓展了中國水墨藝術的當代視覺表現力度,使蘭正輝的作品在體量書寫的表現性、氣勢和視覺沖擊力、超然性和思想深度方面都有杰出的表現,使人眼前一亮。既追求抽象思維的開放性又不離傳統水墨的氣韻法度,精神律動和筆墨形式渾然一體,同生共長。
而對繪畫的結構性和塊面布局的思考,一直縈繞蘭正輝。蘭正輝的藝術理想不同于傳統文人畫重刻畫和對情調的追求,他希望抽離得更高,更基本、更本質地與古人相通。在探索體量水墨的氣勢與空間布局方面,畫家追崇兩宋時期大山大水壯觀的構圖方式。抽象繪畫承載的藝術家的哲學涵養,往往是具象繪畫難以企及的,抽象繪畫的思想外延更多地借助畫面布局結構、筆觸的多層次變化和色彩的有機組合共同建構而成,被藝術家賦予層層深入環環相扣的邏輯關系。蘭正輝的作品出色地解決了布局、筆墨、色彩之間的有序聯系,用理性的結構布局搭建起畫面骨架,率性迸發的行動書寫,還原筆墨的韻律風姿,他的繪畫在探求中國傳統水墨的當代表現性方面達到相當的高度。
蘭正輝始終以從容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進行其藝術探索,年少時的激憤張揚逐漸被歲月歷練的堅實沉穩取代。作為一個往來于東西方的藝術家,在客觀中審視和比較東西方藝術的經驗,使之更堅定傳承和發展弘揚中國文化傳統的信心,有深厚文化積淀和思想內涵的東方藝術蘊涵的嶄新生命力勢不可擋,是藝術家取之不盡的創作源泉?;诖它c,蘭正輝追尋中國傳統文化和哲學與西方現當代藝術的交融之道,是其傳統東方文化在多元文化語境下的重新生長。在東西方之間游走,對蘭正輝來說,體量水墨只是起點,終點在于突破時間、地域與國界的更高超越。
蘭正輝,1987年畢業于四川美院。具有20多年的抽象符號結構推演性研究和15年當代水墨經歷,其作品先后在日本、美國、加拿大及香港特區展出,作品被德國、英國、法國、意大利、加拿大、美國和我國有關機構收藏。2000年后思考水墨的體量表達方式,試圖確立“面書寫”概念。2006年獲加拿大政府獎金,在中國美術館舉辦《蘭正輝體量水墨》個展,參加中國宋莊水墨同盟2006年第一屆、2007年第二屆名家邀請展。目前在北京和安徽設有工作室。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