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冠中現象”已成為拍賣市場上一道獨特的“風景線”,自2003年以來作品漲幅一直居前。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在他去世后,作品價格會繼續保持一個上漲的趨勢
我國著名畫家吳冠中先生近日在京仙逝,畫壇失去了一位德高望重的長者。作為對中外美術界影響極大、在世時身價最高的中國畫家,他超卓的藝術成就,嚴謹的處世態度,毫不圓通的諍諍言談,都成為人們追思的對象。
作為近現代書畫市場的“權重股”之一,“吳冠中現象”更是成為拍賣市場上一道獨特的“風景線”。自2003年以來漲幅一直居前,其作品20.4億元的總成交額,在中國古今所有畫家中,僅以0.4億元之差遜于齊白石。
吳冠中逝世之后,他的原作真跡究竟能升值多少?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從吳冠中先生的藝術風格、歷年的拍賣成績,以及吳冠中先生的藝術成就和他在當代美術史上的重要地位,在他去世后,作品價格會繼續保持一個上漲的趨勢。
均價高達125萬元
吳冠中是中國藝術市場的奇跡,作品屢創紀錄,其《交河故城》3年前拍出4070萬元、《長江萬里圖》近期以5712萬元成交。一家網站2010年5月初的數據顯示,2000年以來,吳冠中各類作品總成交1417件、均價高達125萬元。
以1989年彩墨作品《高昌遺址圖》在香港蘇富比以187萬港元拍出為標志,吳冠中作品形成了第一波的價格升浪。翌年3月,油畫《巴黎蒙馬特》在香港佳士得拍賣中以104萬港元拍出,則進一步夯實了價格上漲的基礎。1992年,吳冠中成功登陸世界頂級博物館大英博物館舉辦個人畫展,以此為基點激發起了其作品市場價格的第二波升浪。
事實上,2004年開始吳冠中的市場價格已經形成了第三波升浪,這是由國內機構性投資與海外著名收藏群體聯動所主導的上漲行情。從2003年春拍到2005年秋拍,吳冠中作品的上拍量逐年上升,從10件增長到186件,同時成交量與上拍量同步增長,2005年秋拍增加到了1.76億元。這無疑達到吳冠中作品行情近些年來的“峰值”。
2005年秋拍之后,吳冠中作品的上拍數量開始明顯減少:從2005年秋拍的186件減少到2006年春拍的120件,秋拍有114件;同時成交額也下降到了2006年秋拍的3140.6萬元。吳冠中上拍數量以及成交額的同步下降與近現代書畫整體行情在2005年秋拍達到近期“高點”之后的下跌調整不無關系。
2007年,吳冠中作品的行情開始反彈,2007年春拍成交額為7898.7萬元,秋拍的成交額為8165.5萬元。2008年至2009年,吳冠中作品的行情沒有太大的變化,今年春拍,他的《長江萬里圖》拍出了5712萬元的高價。
各時期藝術風格迥異
吳冠中的藝術經歷了從東方到西方又回到東方、從油畫到水墨、從具象到抽象的過程。每一個階段都有清晰的繪畫風格的轉變,這無疑是非常值得投資者關注的。
上世紀50年代,吳冠中作畫以水彩為主,時亦兼作油畫;60年代前期,兼作水彩與油畫,并側重于油畫;“文革”期間八年擱筆沒有作畫;70年代,以油畫為主,并開始嘗試作水墨;80年代以后,漸以水墨為主,也兼作油畫。在油彩與墨彩之間往返穿梭,輪番作業。但就整體而言,八九十年代水墨越來越成為其繪畫的主要媒介,一些大型作品均是在水墨中完成。而且從目前的市場表現來看,每個階段的價格差異非常明顯,低的幾十萬元一幅,高的則達到幾千萬元。投資者首先要搞懂吳冠中在每一時期繪畫的特點,進行基本的分析,才能擁有明確的投資方向。
對于吳冠中作品的投資分析,還有一個細節一定要關注,就是在拍賣會上存在著一定數量的“雙胞胎”,這并不是指有相似的贗品出現,而是由于吳冠中比較喜歡就同一個主題在不同時期繪制不同風格的畫作。像中國嘉德2009年秋拍中出現的吳冠中的《北國風光》是在1979年繪制的,成交價為3024萬元。而在2007年香港佳士得春拍中,也有一幅《北國風光》,當時的成交價為3168萬港元。
普通作品炒作過頭
據有關專家分析,吳冠中的作品與其他畫家相比,其市場流通處于一個比較適合的數量,這也是吳冠中作品不斷走強的一個重要原因。目前存世的吳冠中作品大概在2500件左右。同時,目前在拍賣市場上流通的畫作也占據著相當的數量,特別是其中一些精品,更使藏家不惜血本。
精品的高價成交,更帶動了普通作品的上揚,但是其中還是存在著不少的投資風險。在今年的春拍中,吳冠中在1994年創作的《送子觀音》,成交價為280萬元,而在2005年春拍的時候,其成交價已經達到了286萬元。這種吳冠中的普通作品在前期的炒作中已經大大透支了其價值。因此,即使遇到了吳冠中作品行情向上走,依然不能讓投資者賺錢。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