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短短的兩年時間內,中國書畫市場完成了由2008年春拍的低迷向2009年春拍的復蘇,以及2010年春拍的狂飆這兩連跳。2010年春季以來,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延續了2009年秋拍的良好勢頭,香港蘇富比創下近20億港元的成績;接著,嘉德春拍又天價迭出。其中張大千巨幅絹畫《愛痕湖》以1.008億元成交,這是中國近現代書畫作品單幅首次突破億元大關,成為中國近現代書畫市場價格新的里程碑。而保利春拍黃庭堅書法《砥柱銘》成交價又高達4.368億元。這一價格遠遠刷新了中國藝術品成交的紀錄。短時間內里程碑式的紀錄連連,可謂眼花繚亂。審慎地看待中國藝術品市場,特別是中國書畫市場,在當下,極具現實意義。
1.拍賣熱,畫廊冷的局面未有大改觀。一面是熱氣騰騰的拍賣,一面是冷瑟瑟的畫廊業。2009年拍賣市場的繁榮并未有效地帶動畫廊業啟動。畫廊業不得不面對在調整中走向縱深的中國書畫市場:一是作為中國畫市場主體的畫廊業,其銷售出現了大面積滑坡;二是大多習慣于自產自銷的畫家作品的銷售量不斷下滑,且價格處于停滯甚至下滑狀態;三是一度作為中國畫市場主要出口的拍賣成為一個當代畫家作秀的平臺;四是藏家在高價位吸納的作品市值迅速縮水,藏品的流通性進一步惡化,大量資金被套牢;五是大環境使中國畫市場新資金的進入遇到了更大的障礙與瓶頸。
2.中國藝術品市場,特別是中國書畫市場供求格局未發生根本變化。市場供給面過度市場化是中國書畫發展中的一個過程,更是一個不能逾越的鴻溝。這個過程的基本特點是:(1)總的來說,市場供大于求,作品的供給量大規模增長。(2)中低端從業人數激增,而高端藝術家缺失,造成作品市場結構性失衡。藝術精品鮮見,行活及涂鴉之作充斥市場。(3)供給渠道在混亂中迅速擴張,各式各樣的拍賣、展覽、展銷及畫廊、網上營銷等使藝術品的供給幾乎雷同于商品叫賣,渠道的多樣化已經演變成過度化甚至混亂。(4)政策導向及標準的缺失使中國書畫市場供給面對著巨大的壓力。
3.中國藝術品市場,特別是中國書畫市場做大做強的市場格局與基礎尚未建立。幾乎井噴的拍賣市場的背后,其實潛藏著新的危機:短時間內的迅猛拉升將不可避免地積累泡沫,這種氣氛正在向傳統書畫和古玩雜項板塊彌漫與擴散,過度投機使中國藝術品的市場行為處于極度失衡狀態。
4.中國畫市場資源多元程度不高,比較集中,趨同性比較強,價格層次也不夠多,藝術家難以形成多層面作品。在關注創造力的態勢下,其他更多復制性作品會滑入大眾工藝品的收藏行列,盲目跟進與炒作將失去生存空間,中國畫市場在不斷走向注重典范與經典的繁榮時代。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