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奇、書奇、人亦奇
2010杭州國際書法藝術節
暨“中國書法名城”授牌 美術報杭州訊 (記者 蔡樹農) 6月20日,父親節;6月20日,2010杭州國際書法藝術節開幕暨“中國書法名城”授牌儀式;6月20日,杭州處于“青草池塘處處蛙”的黃梅雨季,碧荷翻綠的西湖“山色空?饔暌嗥妗薄?/P>
“杭州書法名城,中國一流佳話”。與杭州西湖申遺路程艱難不同,杭州書法自她第一次向中國書協申報“中國書法名城”開始,所有的綠燈都一齊敬仰地打開。追溯杭州歷史文化,且不說良渚玉器的璀璨,褚遂良書行唐朝以來的歷朝歷代,多少或出生在本土或遷徙來本土或做官來本土的書法家,為杭州留下了多少寶貴的墨韻筆痕,書法一直是杭州城市的金名片。讀懂杭州書法,杭州歷史的概貌必能了然于心;讀懂杭州書法,也就掌握了通向杭州歷史深處的密碼。誠如著名園林專家陳從周教授生前所言,杭州的父母官最好是懂文化的。今日回味這句話,親切之余,更見洞徹。而做杭州人,最好略微懂一點書法常識,否則做杭州人的幸福指數可能會下降。不信,請看從靈隱飛來峰造像毗鄰的書法印跡、南宋皇城遺址宋高宗“忠實”摩崖石刻到杭州碑林洋洋大觀的帖刻、西泠印社的篆刻香火、中國美術學院書法系莘莘學子的忘我、整個西湖山水園林的聯匾配置、城市大街小巷觸目皆是的書法招牌、杭州青少年宮少兒書法篆刻學習的火爆、浙江書協、杭州書協書法活動的風起云涌、趙之謙章太炎吳昌碩等書畫泰斗的墓葬風景、黃賓虹潘天壽沙孟海等書畫俊杰故居紀念館的翰墨清芬、書畫篆刻收藏熱的高燒不退;乃至記載杭州文化、風土人情中的詩文手札,無不滲透著書法的傳奇、書法的滄桑,可以認為書法已融入杭州城市的各種生活常態。
點將揮毫杭城歷史名人,幾乎就是點將著名書家:蘇東坡、岳飛、陸游、蔡京、文徵明、梁同書、丁敬、陳鴻壽、金農、王文治、左宗棠、康有為、毛澤東、魯迅、郭沫若、馬一浮、茅盾、舒同、趙樸初、啟功、李叔同、龔自珍、俞樾、王福廠、張宗祥、陸維釗、余任天等,個個充滿謎一樣的魅力,筆耀東方。復又凝眸當前活躍我國書壇的杭州書家則亦鏈接驚喜:葉一葦、劉江、馬世曉、章祖安、朱關田、王冬齡、陳振濂、祝遂之、鮑賢倫等都是江左風流的人物。他們以杭州式的儒雅激情為中國書法注入了最強勁的時代之音,他們擁抱參加“六月西湖中·全國書法名家邀請展”的沈鵬、張海、段成桂等,為杭州書法的夏日之花“氤氳出萬千氣象”,而“山山水水處處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時時好好奇奇”的西湖,永遠誘惑著書法家的抑揚頓挫;“書香六月西湖景,屬我名城只姓杭。黑白無言知太極,玲瓏不二要鋒藏。”書法講究中鋒用筆,即筆鋒在藏與不藏之間行走,杭州人的生活狀態如是,杭州書法的總體印象何嘗不是如此?但許江、陳一輝、王冬齡主編的《書非書·2010杭州國際現代書法藝術展作品集》中的作品反其道而行之,有媒體記者根據作品展覽這么描述:
“梅雨天,江南秀。天氣熱得不正常,展覽也有些非常規:書非書——2010杭州國際現代書法藝術展,展出的不是真正的書法,宣紙上畫的也不僅僅是繪畫。
穿梭在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用不同的角度來審視傳統書法藝術,你會驚訝,現場秀出的各種小品充滿了生活趣味,我們從中可以見到很多不屬于書法界,卻又隨處可見書法影子的各種藝術門類——時裝上的書法元素、舞蹈里的書法意境、器皿上的書法痕跡……書法已經不是我們所熟悉的書法,這就是“書非書”的意義所在。
藝術家們在這個展覽中不僅追求文字的形式美感,也關注文字所表達的內容。中國美院書法系博士花俊帶來了行為藝術作品《不生不滅不增不減》,花俊為此去了天子嶺垃圾填埋場,用白色環保材料將整座垃圾山包裹起來,然后在那上面寫下這八個出自《心經》的文字,對環保的關注不言而喻,“文字在不同的場景里書寫,內容一樣,意義不一樣,我的作品已經與書法無關,只是書寫,內容來自生活。”
吳冠中用濃墨重筆寫下的字只有兩個:土地。對吳冠中稍有了解的觀眾就能從中看出他對鄉土的這分熱愛。而徐冰則拿出了他的新英文書法作品《毛澤東詩詞》,把漢字翻譯成英文單詞,再把英文字母變化成漢字筆畫,用書法的方式將其重組呈現,這是徐冰一直以來所堅持的方式,他在探討一種中西文化交流的可能性。
書非書——書斷不斷。你看,模特身上那飄逸的華服,華服皺褶里的線條,都蘊藏著書法的玄機;
書非書——書畫不畫。舞蹈《行草》把書寫帶入了一個畫境,它與書法對氣韻的追求,近在一紙之隔;
書非書——書忘不忘。不是忘記書法,而是在一個更大的范疇里來體驗書法精神,來表現當代對書法的理解。
站在“書非書”的立場“當代對書法的理解”的真正理解者和闡釋者主要在現代書法先鋒派和先鋒理論家那里,邱振中、朱青生、張強、沈語冰、王天德、邵巖、張大我、符永剛、黃一鳴等一起跨界討論的“書非書——杭州國際現代書法論壇”雖然最終沒有討論出一個結果來,卻是在杭州被中國書協命名為“中國書法名城”的當日展開話題,足顯杭州的包容大氣和養人的藝術氛圍。
雨亦奇、書亦奇、人亦奇,“唯筆軟則奇怪生焉”,杭州,一座有墨香的城市,一管軟筆,似乎是這座城市柔軟又富有韌性的父親的脊梁。
中共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書記黃坤明,浙江省武警總隊總隊長王平安,中國書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兼秘書長趙長青,杭州市委副書記、市“中國書法名城“創建領導小組組長葉明等以及數百觀眾出席活動。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