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著名人物畫家徐燕孫先生精品展23日在北京畫院美術館正式開展。這位20世紀“京派”人物畫史上具有里程碑式意義的著名畫家,對當時中國人物畫的發展和進步產生巨大影響,開創了中國人物畫傳統派的新風。此次展覽共展出徐燕孫人物畫作品100余幅,幅幅都可堪稱是其一生創作經典,展覽比較全面地呈現了這位大家的創作歷程和面貌。

展覽現場
徐燕孫先生1899年出生于北京,是著名美術教育家、工筆人物畫家,北京畫院首任副院長之一,兼擅小寫意,終生以歷史人物故事為題材進行創作。在20世紀傳統人物畫領域,徐燕孫不僅是出新意于法度之中的重要代表,也是影響廣泛的畫壇師首,他門生甚眾,弟子甚多,有吳光宇、劉凌滄、黃均、王叔暉等。可惜英年早逝,1957年被錯劃為右派,4年后病逝。

開幕式上的嘉賓從左至右:黃胄夫人鄭聞慧女士、著名畫家李可染夫人鄒佩珠先生、徐悲鴻夫人廖靜文先生
在上世紀30年代的北平畫壇,徐燕孫以其獨特風格和面貌在當時的畫壇獨領風騷,成為世人追捧的焦點,認為屋內掛有一幅徐燕孫先生的畫就是雅致。
徐燕孫成就的取得,主要在于自學傳統,善于把現實生活中形神生動人物轉化為古裝人物,更具有不因西方文明的沖擊而動搖維護民族繪畫傳統并給發揚光大的自覺意識。談到這一點,北京畫院院長王明明深有感觸,他在接受本網記者采訪時說:“我們這代藝術家對傳統藝術家的認識遠遠不夠,這是我們的缺失,這對老一輩藝術家來說是不公平的。徐先生對中國文化傳統的繼承做出極大貢獻,隨著公眾認識的提高,他畫作的價格也會不斷高升。關于中國畫的發展,是創新還是應該繼承傳統,我們爭論了幾十年,但通過今天展覽的徐先生畫作,我們應該肯定,中國畫首先應該是繼承、研究傳統,否則就是無本之末。徐先生的畫沉寂多年,如今再看有了新的認識,是中國繪畫史上的經典,經得起歷史的考驗。”

北京畫院院長王明明在開幕式上致辭。
徐燕孫多繪刀馬俠義人物、歷史故事傳說、宗教佛道人物,亦善繪仕女人物,其作品善于表現情節結構和宏大場面。此次展覽中的《按樂圖》、《隆中三顧圖》,是其重彩代表作品。《無雙譜》長卷,則是一幅極具寫意風格的白描作品,此作在創作之初就受到名家周肇祥、吳鏡汀、啟功等人的高度贊譽。
徐燕孫非常注重傳統,從他臨摹唐代的閻立本、吳道子,宋代的蘇漢臣、馬遠、夏圭、梁楷,明代的仇英、唐寅等歷代名家作品上看,都有濃厚的傳統筆意和技法,其傳統功力是很深厚的。他的繪畫用色清雅,白描只在人物臉部施淡彩,但卻能收到以少勝多的效果,在他的筆下,仕女美妙至極,武士充滿陽剛之氣。徐燕孫善長描寫不同人物的不同神態與動勢,善于突現人物及各種場景中最為精彩的瞬間,而且還能在眾多人物之間穿插青山綠水、祥云瑞石、寶樹珍花,用畫面造就出中國文人和廣大民眾夢幻中的人間仙境。徐燕孫塑造的人物大多取材于民間神話傳說、歷史故事和古典小說,每位人物及其所處的環境幾乎都飄翔于霞光瑞彩之間,其作品可以說是古典主義、浪漫主義與維美主義相結合的獨特創造。

關河行旅圖
此次展覽是北京畫院推出的“二十世紀中國美術大家系列展”進入2010年來的第四個專題展覽,展覽得到收藏家陳東陽、金煜、張景懷等多位先生的大力支持。該展覽將持續到7月12日。
“二十世紀中國美術大家系列展”自從該系列展成功舉辦以來,已在業界內和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目前已推出龐薰琹作品展、王雪濤花鳥畫精品展、李苦禪先生的收藏金石碑銘拓本與題跋展、孫天牧畫展、工筆畫家田世光畫展等展覽。

現場參觀的群眾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