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璜生所繪的《西麗湖詩卷》之《西麗湖圖》。南方日報記者曾強翻拍
日前,89歲高齡的廣東省委原書記、深圳經濟特區首任市委書記兼市長吳南生,將珍藏多年的《西麗湖詩卷》捐贈給深圳市博物館收藏,經過本報報道,在藝術圈內外引發巨大反響。
《西麗湖詩卷》包括“一幅字、一幅畫、一首詩、一篇跋”,其中包括當時中國佛教協會原會長、全國政協原副主席、著名書法家趙樸初的詩,著名經濟學家千家駒撰、黃苗子書的跋,而由中央美院美術館館長王璜生畫的《西麗湖圖》則是其中的畫。這幅畫經歷了怎樣的創作過程?昨天,南方日報記者專訪了作者王璜生。
○吳南生珍藏《西麗湖詩卷》捐深圳博物館○中央美院美術館館長王璜生解密創作始末
趙樸初巧賦西麗湖“人名詩”
在北京還未見柳條青
到此地處處是紅花碧樹
千家詩唱不盡
松風水月
仙露明珠
難怪周郎愛上了
問佛心也不異凡夫
說與曹公
不須雷雨
盡教日出
讓大家閑情散步
笑呵呵
不妨沈醉倩人扶
最后許我說一句
請楊婆婆畫一張西麗湖圖
趙樸初撰藏名詩
《西麗湖詩卷》的來歷是一段美談。1987年,為慶祝深圳雅園賓館開業三周年,當時有一場名流雅集,參加者有費孝通、周培源、趙樸初、錢偉長、曹禺、劉開渠、鄭洞國、賈亦斌、馬大猷、程思遠、張權、吳祖光、新鳳霞、黃苗子、郁風、楊憲益、戴乃迭、沈醉、千家駒等二十余人。3月13日,趙樸初與諸名家訪深圳、游西麗湖后,至石巖湖午餐即席作詩。
絕的是,這是一首“人名詩”,趙老把大家的名字巧妙嵌入,比如詩中周郎非“赤壁周郎”,乃我國著名物理學家、全國政協副主席周培源。曹公亦非橫朔賦詩的曹大將軍,乃我國著名劇作家曹禺。而詩中提到“西麗湖圖”恰好諧音“稀里糊涂”,充滿禪意諧趣。詩中末尾提到“請楊婆婆畫一張西麗湖圖”,楊婆婆是指齊白石入室弟子楊秀珍,但多年后這幅《西麗湖圖》并未畫成,據說吳南生曾為此輾轉找過黃永玉、林墉等人,都因沒到過西麗湖而擱置。一直幾年后,這幅圖才由當時的廣東美術館館長、現任中央美院美術館館長王璜生執筆畫成。
王璜生補山水畫
王璜生回憶說,早在上世紀90年代,吳老就把趙樸初寫好的詩復制一件,贈予廣東美術館,“吳老心中常掛念這件事,不知道多少次見我,他都會提到為詩補畫一事”。由于是晚輩,吳老對王璜生的畫作也經常提些意見,但終于有一天吳老提出來讓王璜生畫一畫看,經過對趙樸初詩的反復體味后,王璜生完成了這幅山水畫,吳老也表示滿意。
“《西麗湖詩卷》最有價值的是詩和書法,趙老的詩與千家駒撰、黃苗子書的跋文,印記了改革開放之初的文人學者們面對社會變革時,展露出來的一種寬松、坦然的心境。”王璜生說,“我的畫由于后來補充,并不是重點。但我想,我的這幅畫之所以得到吳老認可,大概是傳遞了那種輕松、坦然的心態。”
在構圖上,《西麗湖圖》有開有合,近處湖水開闊,遠處山川悠遠,楊柳輕拂,游人穿梭,畫面上營造了一種“可游”之境。具體的創作技法上,王璜生又大膽采用了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圖》式“青綠山水”的傳統畫法,以色彩入墨。
深圳得藝術寶物
“文人雅集是中國文化的傳統,”王璜生說,古有“曲水流觴”王羲之留下《蘭亭序》,趙樸初等人這次的雅集頗具風采,無關政治,也不生硬,自然灑脫,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西麗湖詩卷》對于深圳、對于中國,有了彌足珍貴的價值。
“當然,能成就《西麗湖詩卷》一幅字、一幅畫、一首詩、一篇跋的組合,與吳老大收藏家的眼界不無關系。”王璜生說,作為一個大收藏家,吳老的眼光和胸懷都是罕見的,吳老是有心之人,早就深知這首詩、這篇跋的重要性,多方求索,巧設因緣際會,才最終促成了《西麗湖詩卷》的完成,印記了改革開放大業鴻蒙初辟時的文人氣象。如今捐贈給改革開放前沿地深圳,必然會在以后成為一件不可多得的藝術寶物。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