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那么一點點受寵若驚,又有那么一點點恍若隔世。連環畫,再次進入人們的視野。
數天前,漫畫家華君武先生的離去,人們從媒體連篇累牘的傳記介紹中發現,這位大師曾無數次撰文為一個名叫“連環畫”的小畫種奔走呼吁。
與此同時,由中國美協主辦的首屆“架上連環畫邀請展”近日在上海開展。一個不爭的事實是:這些畫家們大多已轉行從事其他畫種,而來參觀的觀眾更是一群年齡偏大的懷舊者。
這一周,我們的周刊也將為親愛的讀者呈上國畫家胡壽榮的故事和他的連環畫作品。
然而,這些都不能掩蓋連環畫重返的尷尬:近年來,連環畫的價格在各種藝術品拍賣會上屢創新高。這真是一個有趣的景象——巴掌大小的小人書,承載著《三國演義》、《白毛女》一部部經典著作,走進一個時代的集體閱讀史。而時至今日,大多數人愿意談到的,卻是當年看過的連環畫又升值了幾多。
這像是一種集體的默認:它承載著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但如今,我們卻做出了“遠而不追”的取舍。這種手繪的智慧,寧高居觀展臺,不肯輕易再下書攤。
同樣是手繪的智慧。連環畫漸行漸遠,漫畫卻初露崢嶸。
在全國,各地爭相舉辦的動漫節,已不下五十個;由漫畫改編的《變形金剛》,時隔十年,登陸中國電影市場,號召力不減當年;更令人興奮的數據是,未來兩到三年,我國動漫人才的市場需求將達35萬人。
可是,熱鬧并不意味繁榮。據麥可思公司最新發布的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顯示,2009年10大就業困難專業中,動畫專業以“本科畢業生半年后22.5%的失業率、平均月薪2359元”高居榜首。自2008年以來,這已是動畫專業二度進入“失業率最高專業的前10名”。
確然,在各地看似熱鬧的動漫競賽中,原創的力量依然弱小。即便是如今市值超十億元的原創動漫“喜羊羊”,有人毫不諱言,這是一部靠兩億元營銷砸出來的成功。從中,人們依稀看到了當年連環畫沒落的背影。
我們依然記得,在拿到藝術界終身成就獎時,連環畫泰斗賀友直先生心酸地表示:創作不會“封筆”,但不會再畫連環畫。因為,“長期依靠改編作品的‘來料加工’,時間一長就有了‘惰性’。”
手繪的智慧,魅力在“手”,更在于“心”。沒有持久的創新,再美的連環畫,也難逃審美疲勞。我們無法想象,一部巋然不動的連環畫版《三國演義》,在孩子們的心目中,怎能匹敵白雪公主、唐老鴨、機器貓等卡通形象那些層出不窮的千姿百態。
對于漸行漸遠的連環畫,我們依然可以等待。時下,首屆“三毛杯”中國漫畫動畫大賽正如火如荼進行,要知道,“三毛”一開始就是從連環畫《三毛流浪記》中走出來的。
期待連環畫的復興。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