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談及剛剛結束的春拍,華辰拍賣影像部經理李欣既遺憾又欣慰。作為中國影像市場的開拓者和推進者,李欣說:“這次拍賣的成交額沒有預期的好,但我仍然很高興地看到,越來越多的人關注、進入這個市場,認可影像藝術收藏。” 2006年,華辰拍賣在李欣的提議和參與下舉辦了國內首場影像拍賣,也是亞洲第一場。這場拍賣為中國的影像藝術收藏正名,使得它由從屬地位脫離出來,成為獨立的藝術門類。李欣也由四年前影像界無人知曉到如今二度榮登中國年度攝影界最有影響人物榜。在努力推動影像藝術收藏發展的同時,她也在對整個影像藝術收藏做一個梳理。 隨著技術的發展,影像的內涵也在擴充,既有照片,也有視頻。但中國目前的影像收藏還僅限于照片。李欣根據多年經驗,將影像收藏市場分為昨天、今天和未來三部分。 “昨天”即老照片,“老”與“新”的時間分隔說法不一,國際上以1953年為限,國內一般以1949年新中國成立為界。2008年華辰影像春拍中,以95.2萬元高價拍出的一組圓明園、頤和園早期照片就是“昨天”影像的典型代表。這組照片由英國攝影大師托馬斯·查爾德等人拍攝,記錄了兩大園林在被毀初期的面貌,殘垣斷壁歷歷在目,令人感嘆。 “今天”指紀實攝影,用照片如實記錄社會生活現狀,現在我們看到的大部分照片都屬于這一類。紀實攝影直觀反映現實生活,具有重要的文獻價值。徐肖冰、侯波等都是著名的紀實攝影家。此類作品因其直觀性以及目前所處的歷史地位在收藏市場中一直頗為走俏。 “未來”是一個抽象概念,比如觀念攝影,作品反映攝影者的內心世界或思想。2007年中國嘉德秋拍中,著名觀念攝影家劉錚的《四美圖》系列表達了自己對中國古代“美”的思考,是國內觀念攝影的代表之作。 不同種類的照片流通于市場,價格是衡量其價值的重要標準。李欣認為每種影像都有其獨特的意義。 老照片和紀實影像的價值有三個層面:影像的史料、古董文物和藝術。影像凝住了歷史的瞬間,這些瞬間又匯聚在一起成為完整的過去。于許多藏家而言,一些作品歷史性地記錄與自己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因原版老照片很難保存,許多原版老照片已成絕版,更顯珍貴。談到藝術層面,藝術攝影主要就是由記錄性照片所構成。 觀念攝影雖然目前市場表現稍弱,但價格更高,因為這部分作品不僅是圖像,也是藝術家思想和內心世界的反映。這種個人化的價值往往更為攝影者自己所珍視,對藏家的感悟力也有更高的要求。 作為藝術收藏品,影像作品因其可復制性受到了藏家的質疑。李欣解釋說:“從首場拍賣開始,這就是大家所關注的問題。對于新的作品,我們一般看兩方面確保一張作品的價值:作者親筆簽名與版數限量。”作者的親筆簽名代表了作者對自身作品的質量肯定,確保作品價值。版數限量是對作者個人信譽的要求。藝術家將其作品投入市場時,需先確定好規格和張數,以此為標準,一旦進入市場不能再擅自改動。李欣說,在拍賣行業內有“黑名單制度”,一旦哪位藝術家違反市場規則,將會被整個市場摒棄。 影像藝術收藏還處于起步階段,對于那些有意收藏影像的藏家,李欣給出了入門建議:量力而行地收藏自己喜愛的名家名作。藝術品收藏的最高境界是精神愉悅,自己喜歡的東西才有價值。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