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芭蕾——紅色娘子軍》郵票 資料圖片 2010年已過去了一半的時間,在這段時期,作為目前郵市中最大類別和風向標之一的編年票板塊運行情況究竟該如何看待與解讀?顯然已經提上了許多市場人士和投資者的日程,以期為下半年的投資決策提供有力的參考,在此,我們不妨做一番分析:
一、大版票熱潮漸起
雖然大版收藏和投資的興起更多的源自于對新郵發行量居高不下的無奈,但不可否認的是近年來所興起的大版票熱在今年上半年依然得到了延續。2007-2009年總公司大版冊始終有比較穩定的買盤吸納,雖然受到整個投資大環境的影響,截至5月底,價格處于陰跌之中,但整體精品的形象并沒有受到大的影響,并且帶動了2006年乃至之前一些年份版票交易較為活躍的狀況。老“龍頭”——“抗擊非典”大版和“抗震救災”大版盡管成交狀況比不上去年,但價格依然保持比較高的位置。而近兩年市場新出的熱點《東盟》、《蘇州工業園》和《農業稅》版票從5月開始顯示出了新一輪的上升勢頭,成為乏善可陳的市場中少數的亮點,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1月1日發行的《中國芭蕾——紅色娘子軍》郵票,該套郵票面市后完整版票的亮相率就很低,這種狀況一直持續了半年,截至目前仍未見到比較大的賣盤出現,由此也促使該版票在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內從300余元一路上行,現在已沖破500大關,綜合各方面的情況來看,該版票的供應緊張局面似乎并不是截留所導致的,極有可能是破版率較高而造成的,從而成就了一段新的“傳奇”。總體而言,雖然5月以來市場漸漸顯露出歇夏的跡象,大版票難免不受影響,但其價格還是顯得比較堅挺,依然維持著量少精品的形象,恐慌性拋盤很少,可以預見,如果市場下半年能夠回暖,大版這一新興的熱點依然將會是焦點之一。
二、小版張冷熱分明
如果以半年為一個整體來看待編年小版張今年的表現,應該說還是比較強勢的,特別是在一季度老票依然保持強勢上攻態勢的積極影響下,2003、2004年小版張以及以“春節”小版為代表的“短腿”系列同步上揚,表現堪稱優異,即使是在行情回落乃至近期大盤羸弱的狀況下,低價拋盤依然不明顯,很顯然,2003、2004年小版張作為編年板塊中少數的量少精品仍然受到了中長線投資群體的青睞,惜售心理還是比較明顯的。然而同時我們也應當看到,除了這些品種之外的編年小版張今年上半年的整體表現差強人意,即使連發行量在150萬左右的06-08年小版張依然難逃低迷的命運,相當一部分品種甚至淪落為“打折一族”,這不禁讓人對目前的市場資金狀況和運行態勢產生諸多的憂慮。
三、新郵大起大落
2010年新郵的表現無疑可以用大起大落、大冷大熱來形容,一些比較有賣點或者題材效應的品種,依然是市場熱衷炒作的對象,如《紅色娘子軍》、《第十屆旅游旅行大會》、《世博會開幕》等,而像《文彥博灌水浮球》、《成語故事》等則一面市不久便陷入打折泥潭,羸弱之態盡顯無疑,即使是題材廣受關注、小版表現不錯的《行書》,其大版套票同樣難逃打折命運,運作新郵的高風險顯露無遺。事實上,炒新固然具有很大的冒險性,但處于大勢低迷之下,市場人士和短線參與者往往也只能借助于在新郵上“賭”一把來博取短期收益,同時,還必須盡快解決“戰斗”,從而騰出資金迎接再一次新郵發行的挑戰,所以,遠離新郵固然不錯,但真正要成為市場各方的共識并一致付諸行動,至少現在還不是成熟的時機。
四、小型張疲軟依舊
進入2010年,編年小型張系列依然乏善可陳,老熱點止步不前,新品種級級走低,特別是在大量出貨的壓力之下,2009年小型張價格下跌速度和幅度在5月份明顯加大,且市場供應比比皆是,承接盤卻顯然難以為繼,導致價格不斷向花票接近,而前兩年的小型張也由于市場需求飽和而成交凝滯,總體來看,編年小型張已無法與當年的輝煌相提并論,有逐漸被邊緣化的跡象,短期內想要擺脫積弊已久的狀況顯得尤為艱難。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