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姚華(1876年—1930年),字重光,號茫父,貴州貴筑(今貴陽)人。清光緒三十年(1904)進士,任工部虞衡司主事。次年保送游學日本,入東京政法大學速成科,1907年10月畢業歸國。1912年2月,被選為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參議院議員。不久,退出政界,投身藝術教育事業。1913年任北京女子師范學校校長,1925年任京華美術??茖W校校長,同時任教于北京多所大專學堂,桃李滿京華。他與陳衡?。ㄗ謳熢﹥扇艘蛉似穼W問相仿佛,且均詩、書、畫、印“四全”,而被時人并稱“姚陳”,為民國初年北京公認的“畫壇領袖”。姚陳二人雖身處亂世,卻都成就為風華一代的藝術大師。
筆者有幸,偶得姚華力作——孤舟釣童圖銅墨盒。此墨盒大小為6.8cm×6.8cm,盒面刻有孤舟釣童圖。此圖刻畫極其簡明傳神:蘆葦塘邊,孤舟船頭,一釣童正在聚精會神地垂釣,雙目凝視著釣餌下垂處漾起的波紋;孤舟背后、右邊,是盛開蘆花的蘆葦;孤舟左邊,是茂盛的水草。從蘆葦和水草的傾斜模樣,我們仿佛可以感受到輕風的吹拂和葦草的搖擺。此景此情,會讓我們聯想起江南水鄉的情景來: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舟搖搖以輕飏,風飄飄而吹衣。我想,要是給今天的孩子們看看,他們定然會羨慕那釣童的自由自在、樂其所樂的童年生活的吧。是的,那份野趣,那份童真,那份孤舟獨釣中的感悟,對今天的兒童來說,是何等寶貴??!畫面主題的鮮明、刻畫的生動,正反映了姚華的深厚功力。
畫面左上方空白處有落款“丙寅七月茫父”,印文“姚”。丙寅年即一九二六年。這一年,姚華正逾知天命之年,不幸患腦溢血,愈后左臂致殘,但仍堅持作書繪畫,著書立說,為藝術事業貢獻余生。其自制印章中即有用以自勵的“姚茫殘臂”一章。孤舟釣童圖銅墨盒當系姚茫在患腦溢血前所作,時正年富力強,其藝術造詣也已到了爐火純青之時。此時之力作孤舟釣童圖銅墨盒,自然也就成了精品佳作。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