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創作的狀態一直保持得很好,個性上他是一個心態很好、很率性的人,心態很年輕,始終對生活保持著熱情和好奇心,還有自己的追求。他的人和他的畫很統一。他不同系列的作品我都喜歡,因為他每個階段面對的問題不一樣,但他保持了一個一致的東西,就是把他本人性格中那種率性的東西表達得很充分。從大學到現在,我們一直都是很好的關系,他繪畫上的才華不用說了,這是大家都公認的。我特別羨慕他的是能一直保持很好的狀態。他的《桃花》系列剛出來的時候最先在上海展出,那時我去了,我當時看了很激動,還跟朋友講“老藝術家越畫越好了”,還能畫出這種很有激情的東西,讓我印象很深。
——張曉剛(藝術家)
春芽、張曉剛和我是大學同學,我們住在同一個寢室里,每天早飯前要一起畫一張早景,春芽站在中間,我和曉剛各站一邊,看春芽畫一筆,我們也畫一筆。他上學時就很出色,我們都羨慕他的感悟、感覺能力,特別愿意模仿他。中午和晚飯前還要畫一張,互相都有長進。
像春芽這樣跨越“傷痕”時期、“鄉土繪畫”、“85新潮”等幾個藝術史進程,目前仍活躍的藝術家,不說絕無僅有,起碼是碩果僅存的幾個之一。他1981年的《藏族新一代》已經是非常風格化的作品,令藝術界耳目一新。畢業后他和何多苓成為四川畫派的領軍人物,他們工作的成都畫院像廟,他們就像廟里的兩個神仙,不斷有人來朝拜他們。
春業首先是天才的好畫家,他的直覺、直感都是第一流的。他還不受時代的局限。十年前他的東西是好東西,十年后看還是好東西。他還一直是中國當代藝術的一個義工,成都的藝術氛圍相對活躍,他做了很多推動的工作。他一直在探索把中國式的表達方式和西方繪畫的反思、反叛精神結合在一起,現在已經駕輕就熟了,作品灑脫、輕快,就像我一直很羨慕的成都人身上那種氣息,做什么事情都舉重若輕。
——葉永青(藝術家)
春芽的作品,從以前的《石頭》,到《綠狗》,再到《桃花》,我自己更喜歡《桃花》系列。春芽原來有過一些官方身份,但實際上,就他這個人來說,他是一個挺民間的人,官方身份其實沒怎么影響到他的性格和作品。所以桃花的“爛”,挺適合春芽的。他就是一個老頑童,也特別像桃花的那種感覺。桃花的妖冶和絢爛被春芽表現得很好。“爛”這個東西,可以讓你想到很多詞,擱在一起特別好:潰爛、腐爛、糜爛,最后變成燦爛。一堆最爛的東西,最后變成了最璀璨的。目前我感覺市場上還沒有特別接受《桃花》系列,但我覺得《桃花》比前面的《石頭》、《綠狗》都更開闊、更好,你看春芽娶了個小美女,也符合這個主題,桃花燦爛嘛。
——黃燎原(策展人)
周春芽是很隨和的一個人。我很喜歡他的作品,所以我對他這個人的印象也很好。他的所有作品系列,比如《石頭》、《綠狗》、《桃花》,都很好。他是很情感型的作家,不管畫什么東西,幾筆上去都很有意思。他很早就有名了,這么些年,我感覺他沒有什么變化,跟我最早認識他時的狀態還是一樣的,我們見面聊的話題也還是之前那些東西,很有意思。他是很感性的一個人,不會做作。雖然現在知名度高了,畫也有名了,但他還是能保持很正常、很自然的心態。唯一讓我有點不滿意的是,他從來不喝酒,我們在一起喝酒,他永遠是拿一個可樂和我們干杯。
——曾梵志(藝術家)
說起春芽可以想到這類詞匯:隨和、聰慧、舉重若輕、事半功倍、游刃有余——春芽直覺精準,曉得啥事真正重要,正因為心里頭拿得穩,表面上才能夠那么輕松率性。很多聰明人一看就聰明得很,春芽聰明得看上去漫不經心。他懂坐二望一的道理,當讓不爭,給自己很多余地。好多人遇事都拿得起,但在遇事放得下方面很少人能夠像他。他才不讓那些無關宏旨的事來拖累自己呢。你勤學苦練一輩子也很難學到那么老到的單純。天賦,我說的是他的藝術,也是說的人。
——劉家琨(建筑師)
在同代人中,周春芽一直看起來相當年輕。“春芽”這個名字一方面令他的外貌長期滯后于實際年齡,另一方面也令他的作品中持續涌現著旺盛的生命力。他隨和大度,樂于幫助年輕人,不斷地為當代藝術開辟新空間,也熱心操辦各種集體活動,因而在成都一向享有很高的聲望。
在藝術家圈子里,春芽算得上是個生活習慣很好的人,不吸煙,不飲酒,喜歡喝茶,讀畫讀帖之余經常四處游歷,朋友很多。他結了3次婚,畫面上的符號也一直在變化。為追求完美,他不斷變化,因為自信,他也不怕變化。多年以來,一系列的作品充分說明,他內在的一切始終都是非常穩定的。
——李旭(藝術評論家)
人們喜歡給藝術界的名家排座次,某某是一線人物,某某是二線人物……等等,對于周春芽,這些都是無足道哉,盡管他的段位已經到頂,但從來不有意顯示出自己在這方面的優越性。可以說,像他這樣擁有如此之好的人緣,在紛雜的當代藝術圈內是寥寥無幾的,由此可看出他的為人和作風。
十多年前,我第一次與周春芽見面,他給了我很深的印象,他雖然身處當代藝術圈內,但卻包含一種與眾不同的文氣和一種雍容的儒雅氣,他的自我帶有古代文人的道義感,外表上看不出孤傲,卻有一層深沉的底蘊,就如徐悲鴻的那個座右銘: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
——李小山(美術批評家)
我最早在畫冊上認識春芽,當時剛上大學,買了兩本他的畫集。他的繪畫語言對我影響很大。1996年畢業分到成都后才第一次見到春芽,感覺就是他太帥了,玉樹臨風,天然有一種氣息。他的畫和人是一樣的。剛認識的時候叫過一陣周老師,后來就一直叫春芽了,他把自己放得很平和。對我來說,他是老師,朋友,還是親人。他對后輩幫助特別多,我第一次出國就是通過他。他的為人、藝術對年輕人都有很大的啟發。一個藝術家能把自己的作品做好很不容易,還能投入精力推動一個地區的公共藝術氛圍,更可貴。
——張小濤(藝術家)
周春芽是最早進行藝術形式探討的藝術家之一。跟很多藝術家不一樣,他實際上不太參與潮流,這跟他藝術個性的探索有關。他關注個人感受及個人表現的方式,壞處是他不一定是焦點和中心;好處是不受影響地思考藝術問題。潮流過去之后,關注自己內心世界、個人立場的藝術家反而會變得更加突出。這使得他在經過長時間的藝術探索后,成為所有繪畫領域最自由、最能反映藝術個性的藝術家。他用油畫去展示、體現中國傳統的氣質,語言又是當代的,這是很難得的。他是把傳統和當代糅合得最好的少數幾個藝術家之一。
——呂澎(美術史學者、評論家)
周春芽在美術史上應該算作一個承前啟后的人物。中國老一代藝術家做到了承前,但沒有啟后。吳冠中、林風眠都進行過探索,但相對來說還不夠。要不就是偏西洋,要不就是回到了傳統。將來中國要建立自己的藝術體系,周春芽的地位會非常高。他的畫形式上很好,有中國的審美的東西,還有對現代生活的當下的感受,有壓抑,有激情,涵蓋量很大。我個人認為他的作品價格還遠遠不夠,再到2000萬、3000萬都不為過。
——洪磊(藝術家)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