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拍賣市場最為熱門的詞是“億元時代”!———3日晚,北京保利春拍現場,北宋黃庭堅的一幅約600字的書法《砥柱銘》拍出3.9億元天價。此外,在最近舉行的國內外多場拍賣會上,中國藝術品均拍出了比往年高出數倍的價格。
天價背后,人們關注到,一股資金暗流洶涌而入—————來自房市、股市的游資強勢進入、炒高價格,甚至出現泡沫的苗頭,而與此相比,廈門收藏品市場相對溫和許多。
省外熱鬧,省內溫和
“瘋狂時代”暫未波及廈門
3.9億元,這是中國藝術品拍賣成交價世界紀錄首次在國內誕生!許多人用瘋狂來形容,而在這瘋狂背后,廈門似乎永遠給人的感覺都是一致的:溫和———即便廈門已齊集了七大古玩城,并已逐漸成為福建甚至全國的古玩集散地,但整個廈門的收藏品市場依然還是“不溫不火”。
“不過近年來,隨著人們對于收藏的意識不斷加深,熱度也一年比一年高漲。”福建省收藏家協會廈門分會會長丁建南表示,即使如此,但比起眼下國內外拍賣市場洶涌澎湃的境況,廈門還是理性了很多。
這一點,在福建省拍賣行業協會相關負責人陳先生看來,同樣如此。
“目前,國內外‘熱鬧’的大環境暫時未影響到廈門市場。”陳先生說,盡管也有資本進入相關領域進行炒作,但范圍和力度有限。因此,包括廈門在內的整個福建市場都還處在一個較為健康的狀態。
小拍不斷,熱錢不來
收藏氛圍難引廈門富豪關注
事實上,人們說到廈門,說到廈門的收藏拍賣,往往第一個反應便是:蔡銘超。幾乎所有的人都記住了這個曾經在拍賣圓明園獸首時候的表現,也讓人記住了廈門心和拍賣公司。但實際上,廈門真正涉及藝術品拍賣的公司并不多。
一個現象是,廈門藝術品拍賣界尚未擁有全國性的業內品牌。從當前的情況來看,大約只有定佳拍賣行和頂信拍賣行會不定期舉辦書畫拍賣,但相對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這些拍賣的規模只能說是“小打小鬧”,成不了氣候。
“近年來,廈門也沒舉辦具有一定影響力的藝術品拍賣會,即便有,也都是‘小拍’概念。”廈門定佳拍賣有限公司的總經理廖紅燕說,“我們定義的‘小拍’,是拍品價格在1萬元和1萬元之下的,‘大拍’是拍品價格在10萬元以上的。但是,如果放在北京、上海和香港,就完全不是這個概念了。我們的‘大拍’可能都得變成‘小拍’。”
業內人士認為,廈門藝術品拍賣還處在較低層次,主要原因是“熱錢”還沒有大規模入場。“一個原因是廈門收藏精英少,藝術品收藏的氛圍還不夠,另一個是藝術品交流渠道較少,資金進出比較不頻繁,即便廈門富豪數量不少,也很難吸引他們關注———相反,他們可能將熱錢投往其他領域或者參與更大規模的拍賣會。”
潛力巨大,渠道不足
廈門拍賣市場有待覺醒
但不可否認的是,廈門的收藏市場正在逐漸覺醒,并爆發出巨大的市場潛力。
丁建南說,閩南地區歷史上就是盛極一時的經濟文化要地、對外貿易的重要口岸,改革開放以來又是最早的特區,經濟發達。廈門的文化氛圍也并不弱,擁有不少本地的畫家和藝術家,這些都使得廈門的藝術品拍賣有了發展的基礎。
此外,由于與臺灣的地緣優勢,在承接臺灣回流文物方面,廈門頗具吸引力。事實上,承接港澳臺、東南亞等地藝術品的回流已經成為廈門藝術品拍賣的“招牌”做法。
業內人士認為,熱錢是逐利的,一旦他們看到了藝術品投資的回報,自然就會進入這個市場。但要吸引熱錢,廈門藝術品拍賣市場急需建立起完備的誠信體系和交易渠道,不能指望“人傻錢多”。
收藏品拍賣市場從未像今時這般受人關注。尤其是今年開春以來,在各路資本的集體推動下,國內外舉辦的多場拍賣會上連續創下了多場記錄———張大千的《愛痕湖》、黃庭堅的《砥柱銘》都拍出了超越“億元”的天價。
正當國內外收藏品市場波濤洶涌,一片喧囂之際,廈門市場卻頗為“難得”地保持了一貫的低調。
一個時常被提及的原因是,廈門藝術品拍賣界尚未擁有全國性的業內品牌。從當前的情況來看,大約只有定佳拍賣行和頂信拍賣行會不定期舉辦書畫拍賣,但相對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這些拍賣的規模只能說是“小打小鬧”,成不了氣候。
另外,廈門藝術品的交流渠道較少,資金進出比較不頻繁,即便廈門富豪數量不少,也很難吸引他們關注———相反,他們可能將熱錢投往其他領域或者參與更大規模的拍賣會。
但不可否認的是,廈門的收藏市場正在逐漸覺醒。廈門交通發達,擁有一定的藝術品拍賣基礎,且在承接臺灣回流文物方面頗具吸引力。相信,未來廈門若建立起完備的誠信體系和交易渠道,以吸引熱錢涌入,收藏品市場必將迎來一個新的飛躍。
億元時代下 廈門藝術市場依舊“溫和”
億元時代下 廈門藝術市場依舊“溫和”
億元時代下 廈門藝術市場依舊“溫和”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