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卡拉瓦喬(Caravaggio)是15世紀末16世紀初意大利最偉大的藝術家,他以前所未有的樸實無華的作風為15--16世紀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繪畫向17世紀現實主義繪畫的轉型起到了關鍵而重要的作用,對同時代的西班牙、法國、荷蘭以及19世紀的現實主義美術思潮都有著深遠影響。其后的許多名家如倫勃朗和委拉斯貴支都對他崇拜有加,在他們的作品中都可以看到“卡拉瓦喬風格”的影響。
2010年是卡拉瓦喬逝世400周年,英國的Whitfield Fine Art 將舉辦《卡拉瓦喬的朋友與仇敵》(Caravaggio's Friends & Foes),以紀念這位偉大的藝術家,此次展覽將在2010年5月27日到7月23日與觀眾見面。意大利羅馬也同樣為卡拉瓦喬辦了隆重的紀念展。然而,這位死于1610年的偉大藝術家,其死因及遺體的下落至今仍撲朔迷離。六位卡拉瓦喬的疑似后代希望通過DNA測試揭開卡拉瓦喬死亡之謎。
拉文納和博洛尼亞大學人類學和文化遺產保護學系,幾個月以來一直在挖掘被掩埋的尸體,希望能夠做一次遲來的驗尸。這支由意大利人類學家組成的隊伍認為卡拉瓦喬的遺體可能在托斯卡納區(意大利行政區名)的一個地窖中,與其他尸體混在一起。
學者們對卡拉瓦喬的死提出過許多看法,最普遍的是說法說是卡拉瓦喬由于宗教原因遭到暗殺,或者是在托斯卡納的海灘上死于瘧疾。然而,2001年,一位意大利的研究員聲稱發現了卡拉瓦喬的死亡證明書,依其陳述,卡拉瓦喬是在醫院去世的。
2010年3月底,他們來到了卡拉瓦喬的生長的小鎮,與他的疑似子孫進行考察。由于卡拉瓦喬死后無嗣,這支隊伍找到了與他血緣最近的子孫,以便尋找配對的DNA。
負責此次調查的Giorgio Grupponi 教授說,“我們為在這里的姓卡拉瓦喬的個人進行了DNA測試,相信這里面會有人與這位偉大的藝術家有遺傳學上的聯系。接著,我們會進一步將其與這些遺體的DNA進行比對。預測結果產生的時間和可能性很難,如果夠幸運,希望能在兩三個月內完成任務。”
“如果我的DNA與卡拉瓦喬的DNA配對成功的話,對我來說,這將是一個天大的驚喜。”接受DNA測試的Stefano Merisio這樣說,“我從未想過,我不敢相信這是真的,它無疑會使我很高興。但對于它將為我的生活或者名聲帶來多大改變,我并不抱太大希望。”
卡拉瓦喬簡介
全名米開朗基羅·梅里西·達·卡拉瓦喬(Michelangelo Merisi detto il Caravaggio,1571年9月29日—1610年7月18日),生于卡拉瓦喬,卒于埃爾科萊港。他父親是建筑師,他11歲移居米蘭并開始習畫,于1590-1592年從米蘭來到羅馬,后來又曾到那不那斯、西西里和馬爾他島等地。他在羅馬畫了一些風俗畫和靜物畫,對他藝術起著重要影響的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大師們的作品。他是一位革命性的畫家,起初堅守寫實主義。一系列的風格畫建立了他的特色,那批畫中充滿了穿著怪異、帶著濃厚頹廢色彩的年輕人。后期,他的風格大變,高度道德意識和宗教畫代替了先前的題材。他用宗教題材作形式,內容卻并非被西方藝術家所頂禮膜拜和盡情歌頌的圣母子及圣徒,而是有著深刻皺紋、穿著衣衫破爛、骯臟著腳的鄉下人。在心理的寫實上,他也嘗試著直接不修飾地進入圣經中所描述的景物里。
卡拉瓦喬的作品強調人體,畫里的人幾乎有真人大小,而且通常擺在畫面的最前端,戲劇化前縮法姿態好象可以超越畫面。卡拉瓦喬藝術最大的特點是忠實地描摩自然而不管人們認為美不美,所以人們稱他為“自然主義”畫家,即使在表現宗教題材的繪畫中,他也盡最大努力去使古老的經文中的人物看起來更加真實、更加可感可觸,連他所用的明暗方法也有助于達到這個目的。他的光線并不使身體看起來優美而柔和,卻是那樣執拗而忠實地把整個奇異的場面突現出來。
卡拉瓦喬作品

《女占卜師》是卡拉瓦喬早期的一幅油畫。此畫表現了一個風俗性的場面,那位給人看手相的吉普賽女人是來自街頭的下層人物,絲毫沒有莢化和理想化成分,那個正被看手相的青年男子的形象也是直接按畫家一個朋友的形象畫下來的。卡拉瓦喬這種大膽探索生活的作法,自然會引起一些保守派的不滿,有人攻擊他的藝術是描寫“粗野的自然人”,缺乏美和理想化。然而這卻是他藝術的真正價值所在,他正在為現實主義的藝術開辟著一個新的時代,在他的一生中,從生活到藝術,他都是一個叛逆者和革新者。

《召喚使徒馬太》是卡拉瓦喬為羅馬路易吉·德佛朗西斯教堂作的祭壇畫。在畫面上,有兩個等身大的人物,馬太完全是一個農民的形象,好象正在吃力地寫字。由于這個人物畫得十分粗俗自然,引起了訂貨人的強烈不滿。畫面最突出的是馬太的兩只正對著觀眾的粗大的腳。當時為官方效力的學院派理論家貝洛里說:“馬太的形象既不具備圣徒形象的崇高。也沒有風采,這個人坐在那里,大腿壓著小腿,特別是兩只粗笨的腳正在吸引著觀眾。”然而卡拉瓦喬對宗教畫的理解是:應該把流浪漢、農民、漁夫引進神圣的教堂。這種精神在當時無疑是有進步意義的。卡拉瓦喬的畫風雖然遭到了來自“官方”學院派的嘲弄和反對,他依然故我,并沒有在嘲弄和攻擊中后退。卡拉瓦喬具有堅實的寫實功夫,他畫作中的人體像浮雕一樣凸起,顯得結實有力,而且,他還運用了強烈的明暗對比。用光來突出畫面上的主要部分,這就是所謂的“暗繪風格”,這種手法為倫勃朗和委拉斯貴支所繼承并加以發展。

《逃往埃及路上的休息》是卡拉瓦喬的代表作。文藝復興是人類對現實充滿理想的時代,而17世紀是理想開始破滅、人們產生懷疑和批判的時代,卡拉瓦喬的藝術作品中就表現出這種懷疑和批判。此畫取材于《圣經》,表現圣母瑪利亞和約瑟帶著剛降生的基督,為了躲避猶太希律王的屠殺逃往埃及路上的情景。此畫風格樸實,有一種卡拉瓦喬早期作品的寧靜柔和。畫中的圣約瑟看起來象是一位普通勞動者,面孔飽經風霜,前額布滿皺紋,卡拉瓦喬善于把這種批判精神貫穿在他的作品中。敢于懷疑在圣經上被認為是天經地義的事,不但不美化畫中人物,反而用現實生活中下層人物形象來表現圣徒們和圣母,實在是現實主義繪畫的開創者之一。他拋棄了繪畫中的一些“崇高風格”、裝飾因素和理想化,以其明確率真的“粗野的風格畫”宣告現實主義的到來。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