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我在紐約坐地考究一年后回到北京。在離798當代藝術區最近的環鐵國際藝術城建立了自己的工作站。一邊從事現代裝置,實驗水墨和空間油畫的創作;一邊體驗北京的文化氛圍。經歷了07年的大風雪,08年的512汶川大地震和波及09年的全球性金融海嘯。目睹藝術區的由盛變衰,一方面對08年奧運的期望值過高,一方面是資本人為操作的無度無序,致使藝術市場跌落到原點。藝術區面臨拆除或重建,國外資本很少再介入藝術品市場,藝術家開始考慮自己作品的出路,畫廊出現了很多回到傳統,近乎工藝和復制的作品。由于過去的現當代作品主要是靠西方人購買,現在西方人買的少了,是否”出口轉內銷”?賣給國人?我自己也一度有這種想法:抽象作品,極簡作品沒人買了,回過來畫“宋元山水”,總有人買。從09年下半年到2010年春節,帶著這個問題反復學習思考:因為我知道這個問題引深的是一個價值觀的問題。是傳統思想與現代思想站在那一邊的問題;是堅持自己的價值信念和理想追求或是倒退的問題。
要弄清楚這個問題的前提是現代性和傳統型的問題。笫一個談“現代性”,現代性是近代以來現代科學帶來的社會進步,現代科學出現于西方,但是,今日的西方巳不是“五四”人眼中的西方了,因為西方自身正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陷入深刻的精神危機和思想危機以至金融危機之中。我在紐約的時候已經發覺美國已不是我94年去的時候那樣風光了,這樣的狀況給我造成很大的困惑,因為它意味著:現代性的價值并不只是一套正面價值的勝利實現,而同時還伴隨著巨大的負面價值。
我們為甚么要搞當代藝術?不就因為商品化社會瓦解了傳統社會而造成“神圣感的消失”嗎?尤其是商品化社會幾乎無可避免的“商品拜物教”和“物化”現象及其意識以及“大眾文化”的泛濫,使我們強烈地感到在現代社會中精神生活的沉淪`價值基礎的崩潰!研究西方當代大思想家對西方近現代文化的反省和檢討,來更全面地把握現當代西方文化的內在機制和根本矛盾,從而間接地反思中國文化藝術今后的走向。人類共同面臨的中心性大問題就是“現代性”(Modernity)的問題。作當代藝術就是嚴肅地對待藝術,站在他者的立場批判人生社會。完成自己的精神運動和理想追求。
傳統又是甚么?在中國有豐厚的道德傳統;文化傳統和社會習俗傳統,“五四”時期,先進的知識界接受以進化論為主的西方啟蒙思想從近代合理主義出發,對傳統儒學倫理持批判態度,對外來優秀文化持拿來主義觀點,如魯迅為了改造人們日漸衰竭的精神世界,指出傳統文化的“吃人”本質,對當時仍然沉迷于舊時代精神的人敲響警鐘。他對西方文化抱無限希望,批判舊文化,改造舊文化,建設新文化,成為魯迅近代化啟蒙思想的中心內容。在傳統思想與近代思想之間,他堅定地站在近代思想一邊。魯迅追求的思想境界不僅僅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和國際的。這就為當時中國早期近代化思想斗爭一錘定音。這就是魯迅之所以偉大之處!
一切傳統其實就是人心靈的傳統。過去時代的人有過去的傳統,現代人有現代人的傳統。傳統可以說就是心靈走過的歷史。我們要截取中西傳統優秀的部分,揚棄它無用的東西,這里有個立足點:不是站在過去,而是站在未來,站在現代性的立場上,重新解折整合,像“阿凡達”那樣,超越現實界和舊有的傳統,創造一個新時代,新領域的文化替身!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