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香港正在籌備于5月26日開始的第三界香港藝術博覽會,InBrief為您帶來由紅盒子撰稿人Katie Grube和Para-Site藝術空間總監Alvaro Rodriguez一次實地采訪,主要探討目前香港展覽策劃的發展方向,包括最近Para-Site與艾未未和維托・阿康西的合作。摘要如下:
KG: 讓我們先談談Para-Site正在進行的項目吧,你曾經提到過你認為在悉尼藝術實驗場的“亞洲問題”展將是為一系列的群體表演或者展覽提供的話語平臺。
ARF:這個展覽就像一道開胃菜,我們將有更多的主菜即將到來,它將是非常有趣的。其實找到一個對這種討論類型感興趣的機構并不容易,但是卻很容易找到對這種展覽感興趣的組織和機構。這是非常棒的一件事情尤其是對于亞洲有著很多你可以去交流和探討的潛在合作伙伴。博物館協議并不像在歐洲那樣復雜,在亞洲一些事情可以在短期內就能完成。我們可以做些計劃然后可以在2-3個月就能完成。這對于靈活的Para/Site是非常好的事情。
KG: 你能更多地講講有關艾未未和阿孔奇合作嗎?
ARF: 這個項目一年多以前就開始邀請艾未未。關于阿孔奇工作室的創意,我提出了那個想法因為在這兩個藝術家有著相似的發展理念,盡管兩者之間有巨大的概念差異。但無論藝術家還是建筑師 對進行這個項目都非常感興趣,所以我們提供我們的空間來做這個事情。這是對于習慣處理小型項目的Para-Site來說著手這樣兩個大工作室的項目是不尋常的,因為我們畢竟是一個只有四人的團隊。
KG: 對于艾未未的展覽,你們會展示建筑效果圖嗎?
ARF: 我們會將畫廊空間劃分成虛擬的網格。我們打算玩一個游戲,但是這游戲就是這虛擬探討過程中他們將占據展覽的空間內的結果。他們會發送給我們他們討論的結果。他們兩個每周都將從紐約和從北京進行電話通話進行有一個交流和探討。這將有助于發展和界定在八個星期內的項目的發展方向,雖然每個工作室的最終進度會有所不同,但是他們最后會提交自己的項目、圖紙、文字和模型等。因此,在一開始畫廊將會相當的空,但它會在這個項目快結束的時候更新和充實。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