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ITEN THUKRAL和SUMIR TAGRA兩位藝術家合作創作的《Phone Now + 91 114174 0215》 成交價35,000美元 紐約佳士得 20090916 如果將2008年下半年作為全球藝術市場的一個轉折點,那么在之前全球藝術市場結構性的增長有兩個主要的帶動點,即中國和印度當代藝術價格及規模的增長。從2008年下半年以來,由于之前巨大的增長幅度以及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中國當代藝術在經歷了近一年的調整期后,在2009年并未見出大幅回暖的跡象,同為新興藝術市場主要陣地的印度恐怕也有相同的命運。進入到2010年,世界經濟形勢已然不明朗,據已知的一些數據,印度國內情況也并不十分樂觀。 增長過快埋隱患 吉什·凱特 Naked Skyline Porous Air II 成交價37,500美元成 紐約佳士得 雕塑家安尼什·卡普爾(Anish Kapoor)作品價格近年來快速飆升具有很強的代表性。在20世紀80年代,他的作品開始出現在拍賣市場上,當時的價格紀錄為1.54萬歐元。但是在2008年以前的4年里,該藝術家作品的價格指數增長了近100多倍,尤其是他的那些大型條紋大理石雕塑作品。2008年7月1日在倫敦的拍賣會上,他創作的一件高達2米的雕塑的成交價格達到了172萬美元(約合220萬歐元)。他的一些鏡子雕塑作品現在也賣到了相仿的價格。一件2米高的、圓盤形狀的雕塑作品《血色鏡子》在2007年2月賣到了52萬英鎊(約合78.9萬英鎊)。從2004年開始,卡普爾的雕塑作品的價格從來沒有停止過增長,即使是一件雕塑作品的不同編號作品的價格也在漲。舉個例子,2004年,有8個編號的青銅噴漆的雕塑作品《血色固體》就賣到了8萬美元。兩年之后這件作品在蘇富比拍出了9.2萬英鎊(約合13.6萬歐元)。今年在紐約蘇富比賣出的另一件《血色固體》卻是以25萬美元(約合16.2萬歐元)落槌的。另一個印度明星藝術家是現年44歲的蘇博塔·古普塔(Subodh Gupta)。直到5年之前他的作品還沒有在國際拍賣市場上出現過。2005年,他的作品《漁夫》在蘇富比的成交價格只有1.3萬美元。這一年著名的畫商也是上屆“上海當代”的總監皮埃爾·胡伯第一次把他的作品帶到了英國的佛瑞茲藝術博覽會上,這使他的作品得到了更多藏家的垂青,是在2007年,他的作品價格攀上了一個新的高度,他的作品價格在13萬到2萬歐元之間在藏家、畫商手中不停的換手。他的成功在已經是全球性的,無論是在香港、倫敦、紐約還是在法國,各國收藏家們對他的作品都趨之若鶩。 吉什·凱特 的作品《Dawn Chorus - 7 》以38.65萬美元成交 紐約佳士得 2007年印度當代藝術家還制造出了驚喜,在倫敦蘇富比10月12日的拍賣會上,年輕的印度藝術家拉比克·肖(Raqib Shaw)的作品《晨谷花園Ⅲ》的成交價格高達240萬英鎊(約合345萬歐元),這也創造了印度當代藝術家作品的拍賣紀錄。2004年這件作品是從維多利亞·米羅畫廊賣出的,并且2006年在紐約的現代博物館展出過。其它一些印度藝術家作品的價格近年來也水漲船高。例如阿杜·杜迪亞(Atul Dodiya)的作品《三個畫家》就以45萬美元(約合32.2萬歐元)成交。2008年4月,藝術家波哈瑞提·凱爾(Bharti Kher)的風景三聯畫就以16.5萬英鎊(約合20.9萬歐元)成交,盡管估價只在4-6萬英鎊之間。提維·桑托什(Tv Santosh) 的作品在2008年7月1日紐約佳士得拍賣會上拍到了28萬美元(約合17.8萬歐元)。2008年5月份在香港佳士得,藝術家吉什·凱特(Jitish Kallat)的作品賣到了10.5萬歐元。從2006年3月到2008年3月份,印度當代藝術家蘇博塔·古普塔(Subodh Gupta)、若什德·若娜(Rashid Rana)、巴哈提·凱勒(Bharti Kner) 等一些經常亮相于佳士得和蘇富比拍賣公司拍賣場上的藝術家作品的平均拍賣價格幾乎翻了一番。截止到2008年7月,印度當代藝術作品整體價格在過去十年中上漲了不少于32.3倍。
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伴隨著印度經濟強勁的增長,印度國內產生了新一代的藝術贊助人及收藏家。他們樂于收藏或者說投資于他們本國藝術家的作品。在過去幾年中,對于印度當代藝術品的需求則是全球性和快速增長的,實質上,在相當的程度上主要是由于這些藝術品能夠快速賺取回報導致的投機所造成的。印度明星藝術家的作品在香港、迪拜、倫敦和紐約、新德里和巴黎的拍賣行中頻頻換手。在中國之后,印度當代藝術的投資潛力是那么的誘人, 在2008年前的十年內其價值增長了480%。根據藝術價格2007年5月對藝術市場的評估,印度當代藝術在最有活力的板塊中全世界排名第四,只是排在英國波普藝術之后。
在2008年之前的10年里,許多印度當代藝術家作品的價格開始明顯上揚,有些是從五年之前才開始發力,但是作品價格增長的速度確實驚人的。其中升值最快的是弗朗西斯·牛頓·索薩。在過去十年里,他的價格戲劇性的暴漲。1997年100歐元便能投資的作品2007年2月平均價格達到7227歐元!歐美的拍賣行力挺他的作品,他的作品的利潤接近了90%,而印度地區的利潤普遍為6%。2006年9月,紐約佳士得拍賣行拍出索薩的作品《男人和女人》,預估價僅為為30萬至50萬美元,最后成交價達到120萬美元。很多小藏家也趨之若鶩的購買他的一些小作品,甚至花4千或5千歐元購買他的一幅素描作品,而這些素描十幾年前僅僅價值50歐元,1996年切爾西的寶龍拍賣上,他的素描《斜躺的裸體》價格僅為40英鎊(在當時大約等于49歐元)。
另外一個例子是泰布·梅赫塔,他的碳條畫1995年價值低于1000歐元,而2006年上漲至3.5萬歐元至4萬歐元之間。2005年在紐約佳士得拍他的一幅作品首次賣到了超過百萬美元,價格為140萬美元。而就在這一年,蘇伯德赫·瓜普塔作品才首次進入拍賣市場。
印度當代藝術的勢頭同樣影響到了色得·海德爾·瑞熱。他一件1972年的作品在 2006年5月紐約佳士得拍價約130萬美元成交,使其一月邁入百萬俱樂部的。瑞熱第一幅拍賣作品得追溯到20年前,由法國拍賣人德克拉瑞克拍出,價格僅為122歐元(1986年11月7日)。而這幅作品在2005年再次送拍時,拍出超過1.9萬歐元的價格。目前,瑞熱有三成以上的作品在法國出售,而法國也是他1950年初開始學習藝術的地方。
拍賣行紛紛瞄準印度
印度當代藝術價格的增長主要是由于在近年中,國際知名拍賣公司共同運作的結果。在法國,2007年3月艾德拍賣公司最早開辟現當代印度藝術拍賣,當時并沒有成立專場,這些作品主要是出現在以中國藝術和印度藝術拍賣專場中的一部分而出現的,這部分拍賣的結果相當不錯,共給拍賣公司帶來了140萬歐元的收益,同時也拍出了不錯的價格,例如藝術家曼紐那什·卡馬斯(ManjunathKamath)的丙烯作品《牙齒政治》就以3.6萬歐元成交。為了跟隨印度藝術增長的這種腳步,艾德拍賣公司在2008年4月3日舉行的當代藝術的專場拍賣中把印度當代藝術家的作品加了進去,并且創下了古普塔作品拍賣的紀錄。蘇博塔·古普塔的裝置作品《為了七個海的工具》以42.5萬歐元成交,這超出估價有三倍之多。但是這個紀錄并沒有維持多長時間就被更改,2008年5月在香港佳士得春季的“亞洲當代藝術”專場拍賣會上他的作品《Saat samundar paar, 10》賣到了800萬港幣(約合65.1萬歐元),2008年7月,他的另一件2005年創作的繪畫作品在倫敦蘇富比賣到了52萬英鎊。
瘋狂增長導致的急轉直下
根據英國研究機構Art Tactic公司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示:自2008年10月份以來,印度藝術市場的信心指數下降了63%。這份報告還顯示:單獨制作的印度當代藝術市場信心指數在同期其實下降的更為劇烈,甚至達到了50%。這份信心指數反映的是藝術市場中專業人士對于市場情況“樂觀”和“悲觀”情緒之間的平衡關系。有1/3的接受問卷調查的被采訪者認為印度現代藝術這部分的市場行情將會在兩年之內反彈。但超過一半兒的被調查者表示買家對于印度當代藝術作品的需求卻將在3-10年之內才能恢復。
這份報告顯示:自從2008年3月份以來,印度現代藝術作品的拍賣平均價格下降了31.5%,價格只有5.43萬美元。印度當代藝術品的品拍賣平均價格更是下降了72.7%,價格只有1.38萬美元。在去年英國10月份佛瑞茲藝術博覽會上,蘇普塔·古普塔的繪畫作品《靜、偷、鋼9號》當時賣到了45萬歐元的高價,但在今年在紐約3月份舉行的印度藝術拍賣會上,最高價是蘇普塔·古普塔的作品只拍到了17.65萬美元,并且還是那場拍賣的最高價。
調整仍在繼續
在2009年佳士得秋拍“亞洲當代藝術”晚間拍賣中上拍了以中國、日本、韓國、印度等亞洲當代藝術家的作品,雖然取得了2.3個多億和82.5%的成交率,但是大家似乎對印度藝術家不買賬。上拍了兩件印度藝術家的作品均遭流拍。一件是吉什·凱特 的《Carbon Milk- I》。生于印度孟買的吉什·凱特得以利用可視化的語言,以繪畫作為工具,探索印度千禧年后的民族認知。在《Carbon Milk – 1》中,畫家把孟買譽為世界的縮影,在獨特風格中,注入顯而易見的“流行”原素,以此審視種種現代議題。該作品估價為60萬-80萬遺憾流拍,但是在2009年春拍時,他的統一風格的另一件作品還賣出了86萬港幣。另一件作品是印度藝術家阿爾皮塔·辛格(Arpita Singh) 的《Figures & Flowers》估價略高為80-100萬,這位藝術家已經年近70歲,并且一直關注女性主義,上拍的這件作品同樣無人問津,由此也可以看出,國際甚至是印度本國的買家對印度當代藝術出手非常謹慎。但是也不能就此說印度當代藝術已經沒有市場,在香港佳士得的秋拍之前的9月16日,紐約佳士得舉行了由印度和巴基斯坦藝術家組成的“南亞現當代藝術拍賣會,上拍了超過100件作品,有60多件作品找到了買家,總成交額628.59萬美元,其中吉什·凱特 的作品《Dawn Chorus - 7 》以38.65萬美元成交,是本場中印度在世藝術家的作品最高價,在這中情況下有這樣的表現也屬不易。
進入到2010年,關于印度藝術品第一次集中拍賣將在3月24日在紐約蘇富比開拍。這次紐約蘇富比的“印度及東南亞藝術”專場拍賣,其中包含了一批印度現當代藝術品,大多數是從私人藏家手中征集回來,其中一批重要的印度早期現代藝術繪畫作品來自Emmanule Schelsinger的收藏,這個家族是最早的一批印度現代藝術的收藏家族。其中印度當代藝術部分包含20多件作品,70后藝術家作品在其中占據了不少份額,大多數估價在幾萬美元上下。
在這一輪全球當代藝術的漲跌當中,印度也給我們提供了一個鮮活的例子。因為印度作為新興經濟體,她經濟的告訴發展舉世矚目,這一方面促進了印度本土大量富豪的產生,另一方面印度當代藝術家也帶上了“印度經濟奇跡”的光環,加上印度是前英國殖民地的地位,印度當代藝術家在語言的對接上更加容易,所以印度藝術市場的飛速增長,不僅僅是國際資本涌入的結果,印度本土的富豪也在購買大批的印度當代藝術作品。在2008年3月19日,蘇富比舉行的印度藝術品的拍賣結果前十名作品中,有6件被印度買家拍得,有兩件被美國私人藏家購得,其他兩件買家沒有透露身份。從中能看出,印度本國的購買力占了大部分,這也是必然的趨勢,像中國一樣,未來當代藝術的主要支撐力量一定在本國。作為其他國家的購買者如果要從中獲利,也只能寄希望于印度買家成為最終的接盤者。印度過去5年的增長速度過快,在瘋狂的增長后,即使沒有金融危機的來臨,印度當代藝術市場也會和中國一樣依然會面臨調整。投資者都是買漲不買跌,特別是對于剛剛起步的印度當代藝術市場來說,新進來的買家既不是真正喜愛當代藝術,也對投資藝術品了解不夠,這就會導致對藝術品購買信心下降,嚴重影響了市場的復蘇。
但是也并非說印度當代藝術市場就一下子一蹶不振,只是目前的價格水平回到了2005年。同時,印度的許多知名當代藝術家如蘇博塔·古普塔、吉什·凱特等人都已經進入全球的市場銷售體系中,成為佳士得、蘇富比夜場拍賣的常客。另外像蘇博塔·古普塔這樣的印度藝術家已經有畫廊在為他進行國際化運作,他2009年就在北京的阿拉里奧畫廊舉辦了個展。印度當代藝術走出下滑之時,一些有成就藝術家的精品會主導市場,泥沙俱下和混亂的情況也會得到改善。如果要觀察印度藝術市場的走勢還要更多的關心印度本國經濟的回暖步伐。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