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都知道了;這一切謊言與妄想,卑鄙與怯懦。它們就像顏料和素材,正好可以涂抹一整座城市,以及其中無數的場景和遭遇。你所見到的,只不過是自己的想象;你以為你是自己的,只不過是種偶然。握得越緊越是徒然。此之謂我執。
-------梁文道
近些天讀梁文道的散文集《我執》,讓我感覺到他是一個滿腹各種知識而由此衍生出的一個雜糅體,在他體內有一個龐大的知識體系,但是他的極端敏感使得此種體系滲入了強烈的個人情感與理性取舍而不至于落入老古董的窠臼,他的故事與經歷讓我感同深受,讓我覺得他的故事不是個案,而是具有強烈的共性,很多篇幅都是在講他的感情,但是每每都是隱在一個跟它毫不相干的事情里面,把毫無聯系的兩件事物聯系在一起,沒有牽強附會反而讓人覺得更加真實與深刻,其中的好多篇都讓我在不知不覺間淚已滿眼眶,此刻才知道經常做客《鏘鏘三人行》評點時事語言犀利的梁文道竟然是個如此感情細膩之人。書間穿插了很多的故事,中國的,外國的,歷史的,現代的,有關于他的,或與他不大相關的,這些并不是要向我們證明他知識的淵博,經歷豐富,而是一種強烈情感致使蓄積在他體內的龐大的知識體系不斷的爆發,而每個不經意間的爆發點都是那么的耀眼,那么的痛徹心骨,那么的讓人回味無窮。
書中有關于愛與性,圣詩與情歌,可怖之美,暗戀的道德,偷窺,不可能的寬恕…帝國,信札,杭州繡戶,廢墟的冷漠,夢,亡靈,落發,距離的消失…釋放,大城之路,沙之書…這些好不相干的標題,給我們講述了一個好似璀璨耀眼的星星的男人背后的那種對待感情的執著與渴求,與無奈。
感情對人來講,是除了吃飯穿衣外不能缺少的精神需求,可是能真正能得到或者說擁有的的人能有幾個?按一生來講,也許一個都沒有,但是人們還是要不斷的尋求,而且還要為自己假想一個特定的式樣去尋覓,但最后發現當你找到的時候卻已經不是你想象中的那個人了。人通常對另一半的要求相當苛刻,如果對待他們能像對待朋友一樣寬容也許會少掉很多爭執,很多遺憾,但是如果做到了,你卻發現你已經不愛那個人了。在這個時代,“愛情”這個詞的真正含義已經與我們漸行漸遠了,“我愛你”這三個字可以很輕松的說出口,很多時候這三個字建立在一定的基礎之上的,比如美貌,學歷,聲望,房,車…種種種種可以輕易換來這三個字,它從無法衡量淪落為可以等價交換,或許原本它就應該有價值,只是人們把它估量的太高了?
人不能沒有愛情但人生不僅僅只有愛情,就像跟我一樣還在追求藝術的人一樣,只能把藝術當作生活的一部分,不能把它當作全部,如果一個人連生活都失去了,藝術也將不存。很多人有時會為了追尋一個夢想不惜一切代價,可是到頭來卻發現他失去的遠比得到的要多,可是沒有走到那一步的人永遠不會回頭。記得一個作家朋友給我講了一個故事,他一次去見一個國學大師,老人已經九十多歲,擁有我們不可企及的學問與敬仰和聲望,但是他是孤零零一個人,周圍沒有親人和朋友,真的很凄涼,我們應該說他得到的多還是失去的多?也許只有他自己有答案,但是這個答案只能是個定局,已經無法刪改的定局。
人生到底應該是怎樣的?沒有人給我們答案。我們不停的在經歷,穿行在快樂,憂傷,痛苦,彷徨,嘲弄,背叛,信任,輝煌,墮落,平靜…之中,樂此不疲而又被逼無奈,每一次經歷都會使我們的生活發生變化,只不過有的變好有的在變壞。人在出生的時候也許先天的基因已經為你今后的人生做了鋪墊,所處的社會和周圍的生存環境在你內在基因的作用下促成了你要走什么樣的道路,人們經常說你的路是可以選擇的,但是其實在我們一出生就沒得選了,有得選的只是那些微不足道的細節,而整個人生的軌跡不是我們自己能決定的。我已經到了而立之年,在此之前我還相信幸福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但是發生在我身上的種種事實讓我不再迷信這句話,因為我發現很多時候我是很無奈的,不管我再有美好的愿望,再多努力,都是徒然,或者只是暫時扭轉了一下,隨即它們又回到了原來的位置,也許這就是所謂的“命”吧。
總是有人問你的目標是什么?我以前會毫不猶豫的告訴他們是什么,但是現在我不會了,不知道是世界變化太快還是我天生遲鈍,我永遠跟不上,所以我那些目標也就自然的不斷被流產,我不再訂立什么目標,我只是在做,做著我目前自己喜歡而且還能支撐下去的事情,也許會被認為消極,但是我覺得是自我適應的一種方式,因為人總要學會舍棄才能夠得到。
“人生的意義是什么?”人生的意義就是你走過的這個過程,人通常會后悔自己沒有去做什么,如果做了會怎樣怎樣,但是無論你走在哪條路上,你都是經過了屬于你自己的一條人生軌跡,你永遠都是茫茫宇宙中的一粒塵埃,所以重要的不是你怎么走,而是你在走。
王相懿:讀梁文道《我執》有感
王相懿:讀梁文道《我執》有感
王相懿:讀梁文道《我執》有感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