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起國畫界的“北吳南周”,湖北人會自豪地說:“‘南周’指的是咱們湖北的周韶華啊!”作為新世紀中國水墨畫壇最有影響的畫家之一,周韶華一直居住在湖北這個第二故鄉,自從上世紀80年代初首擎“國畫改革”大旗以來,一直保持著驚人的創作力,從《大河尋源》、《夢溯仰韶》、《漢唐雄風》到《大風吹宇宙》,耄耋老人以手中巨筆描繪祖國山河,追溯千秋輝煌,弘揚荊楚文化,直至浩瀚星空。從老人一個件作品,一次次創新中,人們看到了一個又一個驚嘆號,卻始終不見句號。 雅昌藝術網:聽說您最近有打算要出一個全集? 第五卷,以民間藝術為主要素材的作品。過去我們講傳統的時候,基本上都是以文人為主流的傳統,還有一大半的東西是民間藝術傳統,大家都比較混亂這個東西,我就是把民間藝術的很多元素拿來變成平面的,水墨的來進行表現,這對發展中國畫是非常有意義的,這一卷基本上就是把民間藝術進行了一個充分地表現;
據悉,周韶華將于今年內出版個人全集,作為一位在世老藝術家出版全集,其困難之多和壓力之大是大家都可以想象的,但是,這位老藝術家在接受雅昌藝術網的電話采訪中表現出的輕松和樂趣,讓我忘記了這是一位年過八旬的藝術家,而在回答一下尖銳問題時,老人表現出的淡定和大氣,讓我印象深刻。
正如老人所說,出版全集是為了告訴大家一個通過實踐在不斷解決問題的周韶華,一個真實的周韶華,就是這么簡單。
周韶華:對。
雅昌藝術網:為什么想到要出這個全集,出這個全集的初衷是什么?
周韶華:我從事文藝工作幾十年,迎來了一個很好的大時代,改革開放的大時代使中國成為一個崛起的大國,中華文化上下五千年,我們的美術特別是中國傳統繪畫處在一個轉型期,我自己在這個改革大潮當中,是在兩個方面下功夫:
第一個方面,傳承和轉型;第二個方面,本土性與世界性。這三十多年隨著改革開放,我可以說全力以赴地解決這個問題,但是從中國當前的現狀來看,好像這個問題還困擾著很多人,我通過我自己的實踐,可以用事實來回答這個問題,出這個全集就很有必要,盡管工程浩大,要花費很多時間,趁著我自己健康的時候來做這個事情對我們當代中國是一個很有意的工作。
雅昌藝術網:您現在在做全集過程當中,收集作品有沒有什么困難?
周韶華:困難有一些,但不是很大,我自己認為比較好的作品,一部分是捐獻給了中國美術館;一部分是捐獻給了我家鄉的美術館,還剩下的大部分作品還存在我自己的手上,基本上沒有怎么進入市場,朋友手里有一點點,基本上,我的代表作還都在的,出全集是綽綽有余的。在社會里的那些也可以收集,收集不到也無所謂,基本上沒有在這方面下功夫,而是把現有的作品很好地來進行整理。
雅昌藝術網:您給中國美術館一共捐了多少幅作品?
周韶華:很多,他們挑的都是大幅作品,第二展覽館,第三展示,中間這兩個展廳都還沒展完,數目雖然是四十來幅,但都是大的作品,有的很大,反正就是讓他們挑,他們沒有挑上我又主動地給他們推一點,現在都收下來了。
雅昌藝術網:您除了在作品的收集過程當中比較辛苦之外,還有一些其它方面的問題或者困難嗎?
周韶華:困難是有的,比如說我這個全集跟其他人出的全集不一樣,別人出的全集是從頭到尾的過程,按照事情發展的邏輯,我的全集是按照回答問題,作為一個時代的大卷,每一卷都是回答問題,回答我自己解決問題解決得怎么樣,按照問題來做,一共搞了八大卷。
全集一共八大卷
雅昌藝術網:八大卷包括哪些內容?
周韶華:其中第一卷,表現我對傳統文化的尋源追根。尋源追根從原始藝術,主要是彩陶,還有巖畫,再就是漢唐時代,基本上以調子型這個大時代的東西作為我的藝術元素,作為藝術的跟進,也不是傳承,傳承是一個大傳統,這個大傳統包括大國尋源,漢唐,還有濃縮仰韶等等,基本上都是立足于黃河文化、長江文化來組織我的作品,這一點可以說也是內容非常豐富,就作為第一卷;
第二卷,因為藝術創作最重要的還是要從生活感受來發展。中國畫可以說是改革發展,我們的前輩畫家也是從寫生受到啟發來改變過去的傳統語言,所以第二卷主要是三江源頭,喜馬拉雅山、巴顏喀喇山、帕米爾高原,中國的大山、大河,長江源頭都有我的足跡,這一卷基本上把幾十萬里的行程留下的作品,還有攝影作品,這些東西也是非常豐厚的。
第三卷,重點是山水畫。這些年來我追求大美,表現祖國的山河,表現異鄉的江山,以大山、大水創作為主題,也有一部分早期的作品,這一部分很少,就是為了說明這個東西是怎么走過來的;
第四卷,濃溯仰韶。因為仰韶彩陶在中國歷史上的發展,有三、四千年,過去我曾經搞過展覽也出過一些,這一次豐富了很多作品,基本上以原始藝術為元素,多半是一種新象征主義的表現手法,把它變成一種現代性的作品;
第六卷,表現《大風吹宇宙》這個新的系列。這一部分,主要是表現有一種時空超越,自我超越,過去我們都是以自己眼睛、思想看得到的地方這個最好,那個最好,都是一個有現實的東西,這個是一種超時空的,超越眼前的,也就是跳躍出凡界九天外,有太陽系、銀河系等等來表現,就是作為我的藝術發展的一個標準,超越時空;
第七卷,搜集了這些年呼喚大美的有關文章,都是為藝術轉型,創造大美,呼喚民族大靈魂,這一類代表的文章可能有百十多篇吧。
最后一卷主要是我藝術活動的年表,有關的活動和評論家對我藝術的評論,因為他們的評論對我是非常呼應的,就是呼喚藝術轉型。以立足本土的很多觀點,從王朝聞以來,現在也有很多批評家,主要的評論家基本上都有他們的文章。
雅昌藝術網:全集中將總共收集多少件作品?
周韶華:我估計將近有兩千件,至少有一千六、七百件,我還沒有數,從文章來算,現在排的結果大概有兩千件,所以它是我藝術轉型的一個波瀾,藝術大觀。
出全集是為了還原歷史的真實
雅昌藝術網:藝術家能夠出版全集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而在世藝術家出全集的是非常少的,我特別想問一下您,您覺得出全集對一個在世的藝術家有什么樣的意義?
周韶華:出全集的主意是我自己想的,另外,我的想法是我自己親自參與出版全集的這個事情,更能符合我的本來面目。因為出全集不是太想出來的東西,它是要用事實來說話的,符合它的本來面目。符合本來面目,我自己拿著我自己的東西,既不夸張,也不縮小,符合本來的面目,這樣做出來會比較好,我走了以后,別人有好多事情搞不清楚,因為我分析,拿我自己來說,我是一個有正義的人,有的人說你這個地方好,有的人說你這個地方壞,這里頭不能說意見都不對,但是我自己就能夠比冷靜地,比較符合事實的,符合我的本來面目的,盡可能地還原我的本來面目,現在做起來比后人做起來要方便得多。等我不能說話了,有好多事情大家說不清楚。所以我自己來做會把這個事情說清楚,盡管我的事情還沒有做完,以后還要做,以后做再出一篇或者另外再搞,趁著現在能做盡量地來做出來。
雅昌藝術網:這樣一套全集對于美術界整體來說有什么樣的意義?還原歷史的真實?
周韶華:不僅是把這個事情說真實,我覺得我現在想回答我們這個大時代作為一個美術家怎么跟這個時代相匹配,怎么跟這個時代相對應,怎么為這個大時代的文化現實來盡到自己的責任,我自己這樣做,把它拿出來,我想很多人看了以后都可以有作用,他覺得我是有責任感的,是有歷史責任感的,我這個不是自己亂畫的。
雅昌藝術網:您這個打算什么時候出版?
周韶華:初步設想可能在今年年內,10月份大概差不多,現在都已經成型了,就是我們要把它搞好,現在都有一個初稿,這個初稿就是有一個編委會,有一個主編,有責任編輯,我自己從頭到尾都要很好地來看,這個過程沒有幾個月恐怕做不完,出版社期望國慶節前后出來,我自己估計要防止遇到什么麻煩,現在看起來應該沒有什么問題。
雅昌藝術網:您這個階段全集出完之后下一個階段還有什么樣主要工作打算呢?
周韶華:我現在是全力以赴把全集做好,全集出完以后我還有很多事情要做,很多人希望我把書法搞進來,我自己覺得我的書法還應該做一番功夫,沒有放到全集里去,今后我自己書法的問題要很好地解決一下。
再一個就是理論上現在還是存在著一個非常大的問題,大的問題,比如說是我們現在的發展,有點兒偏離了中國文化的精華,我們的中國畫幾乎是搞成了像素描一樣的,工筆重彩把寫意發展起來了,素描作為現實主義把中國的寫意發展起來了,我們傳統美學,比如說魏晉南北朝,包括漢唐非常有意的,跟他們完全不同的美學,我們現在的評選標準完全離開了這個東西,搞得千人一面,都是搞得密密麻麻的,都是寫實的,搞得光光亮亮的,跟中國的傳統文化好像離得很遠。另外像現在的文化底蘊各個方面都不夠,這個我將來還是要下一番功夫的,做一些安撫的工作,很好地寫一些東西,把我的書法搞好,手上有畫還要繼續畫,所以事情還是非常忙的,時間一點不能松懈,好歹有一個好的身體,這樣才能完成。
(以上文字摘自電話錄音)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