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全國上下蓬勃興起的建設美術館(藝術館)的熱潮,人們給與基本的評論是“建館容易養館難”,這是一個最基本的事實總結。建館之易與養館之難的主要差別表現在資金鏈上的可知與不可知之上,建館是一次性投入,即使投資再大,在建設的熱情中都可以視大為小,一拍腦門,幾千萬乃至上億的錢就花出去了。在原始熱情的沖動下,哪有心思去考慮養館的繼續投入,或者考慮了,也會在建館的巨大資金的比照下忽略不計。還可以這樣說,有錢的時候說有錢的話,沒錢的時候說沒錢的話。
事實上,國家或地方政府的投入,這一次性的決定可能受制于多種方面,何況建設美術館是一件風光的事情,不管是國營還是民營,都是一件值得炫耀的形象工程,所以,建館之易也表現在面子上。可是,等這一次性過后,最糟糕的是換了領導,再去要點小錢來養館,比要大錢來建館更難,更不用說去要那一點點支撐美術館發展的收藏費了。因此,等到全國美術館定級的時候,將年度收藏費的多少作為一項指標,使得一些很有規模和名望的美術館感到很難堪。民營的情況又是另外一番,純粹為了文化事業的極為少見,絕大多數都與地產生意連在一起,為了一個樓盤,或者為了一樁生意,建一座美術館來提升文化形象,本大利大,只當作是眼前的一種投資。養館是長遠的事情,基本上不在考慮的范圍之內。等到這一生意達到目的之后,建館之易與關館之易幾乎是一樣,關館如同樓盤的清盤。另一種情況是3年前建館有錢,3年后風水轉了,沒錢了,自然就談不到養館的問題。
建館之易還表現在建設美術館的準入門檻很低,不像建設博物館那樣需要基本的藏品支持。養館之難更多的是表現在養館的持續性投入之上,年復一年,幾乎可以說是無底洞,而這時候對于民營美術館的考驗則是確認了這是一樁沒有回報的買賣,就是開銀行的也開始重新思考投資回報的問題,這時候養館的小錢開始被放大了,主事的開始感到養館之難了。
還有比養館更難的就是面向公眾的美術館得不到公眾的喜愛這一老大難問題。門庭冷落,三三兩兩,再想想建館、養館為何?比花錢還難受。在當下的中國,在經濟發達的地區,用政府的錢來建館、養館,可能都不為難,或者說不太為難。然而,要讓服務于這一城市的公眾來喜歡美術館,卻是難上加難。經常有人在論說建設美術館的必要性的時候,會拿國外某某國家、某某城市有多少美術館來說事,卻不拿這些美術館中有多少參觀的公眾作依據,所以,在一些城市的美術館中門可羅雀的現象就很普遍。對于美術館公共性的考量應該成為建設和管理的一項重要指標,如果沒有觀眾,或者很少觀眾,那么,建館和養館為何?毫無疑問,對于像中國這樣一個美術館歷史不太悠久和公眾不太習慣進美術館的國家,如何讓公眾喜愛美術館是一件與建館、養館同等重要的事情。不管是建還是養,都是為了公眾的需要;如果絕大多數公眾不進美術館,而用全體納稅人的錢為少數人服務,它的意義和價值是需要重新審視的。由此,各級文化主管部門都應該建立考核國營美術館公共性的職能,不能讓那一個年度參觀人數的數字成為美術館自己填充的游戲。
建館容易養館難, 愛館更難
建館容易養館難, 愛館更難
建館容易養館難, 愛館更難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