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的春拍市場一派欣榮,西泠春拍亦開搥在即,陸鏡清有一個更大的期待:“我認為西泠拍賣的目標,不僅僅是建立具有國際水準的中國一流拍賣品牌,同時也需要為藏家、藝術家和投資人構建一種有品位的生活方式。”

西泠印社拍賣有限公司總經理、浙江省藝術品經營行業協會會長陸鏡清
藝韻滿堂,拍賣亦生活
在陽光和煦的春日造訪位于杭州清吟街的晚清相府王文韶故居,無疑是一件賞心妙事。去年12月,西泠印社拍賣有限公司遷入府內辦公,令這處文物保護建筑古韻新生,也更富有藝術氣息。素雅纖細的明式幾凳,花與石點綴其中,抬首拾步,處處可見古董珍賞和藝術大作。“如果有更多的時間,我想在這里多辦一些雅集,品茶聽琴,題詩作畫,鑒賞把玩藝術品,享受與傳統文化對話的感覺。”眼前的陸鏡清,在自己一手布置起來的環境里與我們對談,我們被這滿堂的人文藝術氣息感染,更從陸鏡清的話語里,體會到拍賣亦生活。
5年時光,西泠拍賣在他的掌舵下,以不菲的成交額及成交率贏得了“江南第一槌”的美譽,以“真乃居先,誠為業本”深得市場和藏家的信任,以廣博的藝術人文胸懷和不斷創新開拓多個中國“首屆”專場而備受業界關注。自小深受傳統文化熏陶,浸淫藝術品市場30多 年的陸鏡清,在這個時代成功扮演了一個傳承藝術品的文化價值、推動南北藝術品市場平衡的角色。經歷了去年的暖秋,2010年的春拍市場一派欣榮,西泠春拍亦開搥在即,陸鏡清有一個更大的期待:“我認為西泠拍賣的目標,不僅僅是建立具有國際水準的中國一流拍賣品牌,同時也需要為藏家、藝術家和投資人構建一種有品位的生活方式。”
對話陸鏡清
《中國商界》:去年秋拍過后,媒體紛紛評論金融資本的涌入和藝術拍賣收藏主體的變化,推動了書畫的價格高漲及文房清玩的備受關注,也帶動了當代藝術的回暖。今年的春拍市場將繼續延續這一態勢,而藝術品市場的新格局正在形成,對此,您有什么樣的判斷和解讀?
陸鏡清:去年秋拍市場表現不錯,西泠拍賣五周年秋拍成交額達到6.12億,創下了多項拍賣紀錄,市場上也出現了幾件億元拍品。而這其中,有部分是由于金融資本推動價格高漲。從整體上來看,我認為今年的春拍,中國書畫仍舊會是內地藝術市場的主角。古代書畫為重心,近現代書畫為主力,文玩雜項穩中有升,當代藝術也正在慢慢恢復往日的生機。

藍瑛、董其昌、李流芳 西山紀游 書法 水墨泥金紙本 成扇(此為2010年西泠印社春拍拍品)
藝術品市場一直處于不斷的演進和變化之中。近年來,藝術品拍賣深受高端資產人士,保險公司、銀行等機構投資者的追捧,金融資本也更積極地介入市場,由此形成了藝術市場的新格局。一方面,買家們逐漸成熟,更關注拍品的內在藝術價值和文化沉淀,不少企業家將這些“真、精、稀”的藝術品視為企業形象和個人社會地位的象征;而另一方面,資本運作行為增加,藝術品也是金融商品和投資工具了。在這個層面上,可以說,我們站在一個全新的平臺上,要以全新的眼光去審視藝術品的價格與價值。
《中國商界》:不少業界人士擔心,國內藝術品市場呈現出來的新趨勢,會使高端藝術品越來越成為投資對象,其鑒賞性和收藏性將成為投資的一種輔助行為或者是判斷標準。您是怎么看的?
陸鏡清:國內外的一些企業家最初參與拍賣,是作為一種投資行為,在這個過程中逐漸喜歡上藝術品,感受到藝術品的美學價值和文化價值,最后成為一位藏家。在我看來,藝術品為越來越多的投資者所親睞,不僅僅是因為藝術品的升值前景比較樂觀,同時也是由于買家們自身的生活品質有所提升,小小案幾,放上一塊雅石,頓時情趣橫生;軒窗竹屋,掛上一幅古畫,頃刻蓬蓽生輝,藝術品市場正在影響和推動一種有品位的生活方式。
《中國商界》:拍賣公司在這其中扮演了什么樣的角色?
陸鏡清:藝術品的價值,在于載道于器的文化力量。藝術品拍賣的過程,傳遞的是我們這個民族的文化與藝術。而買家們在其中感受到的樂趣,是在與同道的相互品評中享受怡然會意之境,是在不經意的生活細節里感悟到藝術之美,最終成就的是識物知天的心性。這是我在藝術品市場觀察多年的經驗,也是西泠拍賣的經營方針,我們每天在身體力行。首先是我們拍賣公司與藝術品的對話,發現和挖掘藝術品的內在價值,找到它們在歷史文化中的位置,了解它們承載的那個年代的社會背景和生活氣象,然后,我們和藏家、投資人一起分享藝術品的價值和情懷,我們一直強調“真乃居先,誠為業本”,因為這是一個建立在信任之上的鑒賞和購買過程,同時,我們又在這個過程里,將藏家和投資人慢慢引入到藝術生活的心境里。
可以說,拍賣公司作為藝術品市場的主體,創造了一種與藝術的互動和體驗,在我看來,藝術品拍賣既為品質生活所求,亦為投資理財之道;既是商業行為,又是一種情感投資,藝術拍賣折射出的不只是財富水平,更是財富品質,不只是生活態度,更是生活品位。我希望更多的藏家和投資人,能在藝術品拍賣的過程中,找到生活和藝術的真諦,這是西泠拍賣一直以來致力的方向,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內蘊的同時,構建富有文化與藝術修養的上流社會生活方式。
《中國商界》:有人質疑中國并沒有真正的上流社會,沒有真正的貴族文化,您怎么評價?
陸鏡清:中國不是沒有自己的貴族文化,《紅樓夢》里寫聚會很多都是貴族沙龍,琴棋書畫則是中國貴族教育中的必修課;宋元時,斗茶、插花、掛畫與品香并稱為上流社會優雅生活中怡情養性的“四般閑事”……我認為中國五千年的文明歷程,留下來的都是上流文化。

吳昌碩、沈石友銘石破天驚端硯(此為2010西泠印社春拍拍品)
如果一個人擁有品鑒文化藝術的眼光,觀賞藝術品的時候,并非把它當作一種商品看待,而是試圖融入到書畫清玩的意境里去。同時,又有熱衷公益事業的社會責任感,待人接物時的謙和美德,那么,他會慢慢達到內在的和諧,流露出自然的優雅和高貴。這需要時間的沉淀,和財富、文化、風度各方面的積累,欣喜的是,我們有越來越多的買家、藏家和藝術家,已經在追求或實踐這種生活方式,而拍賣公司也在為他們創建這樣的平臺,同時,媒體也給予了藝術品市場更多關注,向更多人傳遞了藝術品的精神價值,帶動整個社會精致起來。
《中國商界》:在您看來,我們如何去構建這種生活方式?
陸鏡清:我想這其中包含了很多層面。藝術拍賣這個行業是很優雅的,經常和有錢、有品位、有修養的大藏家和大企業家、投資家打交道,他們中的很多人都與購藏的藝術品起居與共,依自己的興致和品位擺放,享受它們的生命、靈氣和智慧,藝術品成了他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好像是他們的知己——如此直接美好的互動,讓人為之著迷。我認為,構建上流社會的生活方式,首先是從購藏階層的生活細節和對藝術品的品位開始。我們在西泠拍賣圖錄和西泠通訊的藝術品闡述里,一直力求全面、真實、直觀地展現古今的生活風尚、社會習俗、審美情趣及格調高雅的人生品位;去年秋拍我們又推出中國首屆明清毛筆專場,和“梵云雅集•文房古玩專場”、“山遷草堂•文房古玩專場”兩大個人收藏專場,這些都是為了更細致地傳遞藝術品承載的生活情致和人文內蘊,呈現藏家的高雅情趣和品位修養。
另一方面,我覺得生活方式代表了一種來于內心的社會認同與處世態度,這也是為什么西泠拍賣在現有的優勢專場基礎上,不斷推陳出新、細化特色專場。今年的西泠春拍,又將推出新的專場,讓更多的人參與到文化藝術的傳播過程中,讓優秀的傳統文化真正滲透于生活。當我們將藝術拍賣和收藏視為一種生活方式時,更能體悟到民族的審美品位也就是未來的藝術品價值,更能感受到藏而分享之的喜悅。
《中國商界》:今年的西泠春拍中,將有哪些藝術品融入我們的生活,提升我們的生活品位?
陸鏡清:事實上,西泠拍賣自成立以來就在構建這樣的生活方式,我們一直以一種創新的精神和廣博的文化視野來引領藝術收藏,推進生活的藝術與品位。
在本次西泠春拍中,我們將推出“中國首屆18-20世紀東方手工古董毯專場”拍賣,全部拍品來自一位海外藏家的私人珍藏。這是西泠拍賣史上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海外專場,同時,也為西泠拍賣進一步構建品位生活開啟了新的歷程。從近10年以來國際、國內拍賣市場來看,手工古董地毯的藝術價值和投資價值已越來越受到藏家和投資者的關注,作為一種高端家居品,購藏手工毯放于家中,既提升了主人的文化修養,也表現了獨特的生活品位。此外,我們還將推出另一個全新的專場——“中國首屆茶具•香具專場”,涵蓋了曼生壺、子冶壺等宋代、明清時期的珍貴茶具,以及香幾、香爐等一系列香具拍品,以此傳遞中國源遠流長的茶文化和香文化。我們希望通過這兩場拍賣,傳遞一種集收藏、投資、審美、實用于一體的生活方式理念,我也相信,這些藝術品將吸引眾多國內外買家的目光。

漫沁心神——中國首屆茶具•香具專場

18世紀土耳其真絲拜毯-中國首屆18-20世紀東方手工古董毯專場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