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可染 《蒼巖雙瀑圖》 設色紙本 鏡心 68*45.5cm 1983年 RMB:3,500,000 李可染是一位集大成者。很長時間以來,他在山水畫的領域取精用弘,并致力于在傳統的藝術形式中尋找新的突破,特別是在中國畫精神情感的現代表達、中國畫語言的豐富與拓展,他在這些課題上都具有開宗立派的巨大貢獻。保利拍賣在今春推出十余件李可染作品,匯成專題。 李可染 《千巖競秀》紙本設色 鏡框 69*46cm 1977年作 RMB:3,200,000 李可染 《巫山煙云》鏡片 68*34.5cm RMB:2,000,000 李可染 《井岡山》紙本設色 立軸 129*70cm RMB:6,500,000 李可染 《漓江勝景》紙本設色 立軸 1972年作 70*45cm RMB:1,000,000
積墨亮光是李可染融匯中國畫的水墨技法和西畫光影的結晶,也是“李家山水”的典型風格。《千巖競秀》、《蒼巖雙瀑圖》、《巫山煙雨》都是其中佼佼。
據說李可染畫《井岡山》是軍隊老干部建議的。1974年“四人幫”批黑畫,嚇得李可染不知要畫什么才好。老將軍說:“你就畫井岡山,畫扛槍的紅軍,畫紅旗,看他們還敢不敢批你是黑畫!”于是,李可染就根據一些照片資料開始畫井岡山。這一畫不打緊,把他心目中的偶像——北宋李、范的山水氣象激出來了。在畫井岡山之前,李可染還沒有把筆下的山峰夸張到如此驚心動魄的頂天立地的程度。現在好了,因為是革命圣山,情感上和精神上都可以無限崇仰,。此圖山光嵐氣,云蒸霞蔚,郁郁蔥蔥,主峰四面峻厚,澗水源遠流長,象征意味極為明顯。點景人物與紅旗,把時代烙印打在畫上。畫中小人物對著大山呼喊的細節,讓人印象深刻。一批山水畫家對“紅色”的別樣萬元成交7萬倍情懷和巧妙運用。
漓江系列之《漓江勝景》是畫家經常入畫的題材,更是他“采一煉十”的例證。他往往掌握幾項基本構圖,反復提煉修改,化出同中存異的不同版本。這也是他苦學鉆研、探索不輟的反映。畫中群山序列,犬牙高低,參差交錯,隨水道曲折迂回,層層推進,由近至遠。山體以濃墨重色寫成,塊面厚實穩重,有如盆景假山般一座座布置于畫面中。水道穿插,留白形成水面,靠山邊緣以淡墨暈染出倒影,從深濃墨色過渡到留白,色調明暗變化平衡了畫面厚重的體積感,取得視覺上協調的效果。
《梅下迎春》村童和牧牛是李可染常畫的題材。此作品具有很強的自然真實感,所刻畫的對象筆墨扎實,感覺真實而豐富,讓人回味無窮。
李可染以苦學著稱,自謂“峰高無坦途”,終成大器,實是努力不懈積累之功,直如賈島“推敲”之費煞思量,故采其句繪成的《苦吟圖》,無疑是他砥勵自勉的寫照。
現在大部分作品都在《可染墨韻——之〈千巖競秀〉精品展》 中展出,大家可以一睹“李家山水”的獨特繪畫魅力。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