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路”搬進當年中國館 35個美國姑娘穿上旗袍留影 隨著上海世博會開展,一些與世博會有關的老物件也開始走俏。昨天,揚州收藏家老喬從美國一家網站重金購得一張1933年芝加哥世博會中國館照片。這張照片背后隱藏著些什么故事?
“照片還在路上,因為需要掛號,暫時沒有收到,不過對方已經寄來一張復印件。”昨天,老喬向記者展示了這張老照片的復印件,“賣家在出售時,注明了這張照片拍攝于1933年美國芝加哥世博會中國館前。”
老喬在網上與賣家聊天時得知,對方已經珍藏這張照片50多年了,照片的作者是誰?對方也不知道,可能是當時世博會的一個工作人員,也可能是采訪世博會的記者。
記者仔細數了一下,中國館前站了35個穿中國旗袍的美國姑娘,每個人的腰間系了一個“小圍裙”。“旗袍是中國的特色,這些姑娘可能是世博會安排在中國館的工作人員,也有可能是到中國館來演出的演員。”老喬傾向于后一種說法,“因為這些姑娘身材比較好,形象也突出,應該是演員。”
“這張照片很搶手,我是從眾多買家手上搶來的。”老喬介紹,出價買照片的都是中國人,大家競爭非常激烈。“我將自己在上海世博會的中國館前拍攝的照片給賣家看,希望能帶這幅老照片到上海世博會的中國館去,我的一片誠意終于打動了賣家。”
照片上的中國館是一個什么面貌?據老喬查閱資料得知,芝加哥世博會上的中國區被命名“上海街”,采用四合院的建筑樣式,占地近4000平方米。整個園區面向正東,由兩座七層寶塔和中式牌樓組成的大門上,寫有英文的“上海街”字樣;被稱為“中華商業第一街”的南京路商業景觀也被移植到了這里。對此,西方人評價道:“東西文化在這里碰撞,南京路上的商店是中國最負盛名的耀眼展品。”“那位美國藏家手里還有‘上海街’的老照片,我正在跟他溝通,如果能夠搜集到,那對于研究中國的世博史很有實物意義。”
競拍成功后,老喬非常激動,他還到圖書館查看有關資料,了解當年中國參加芝加哥世博會的情景。1932年,中國內憂外患,能撥出約10萬元美金作為參展費用實屬不易。1933年春,國民政府行政院以國難日深、經費困難為由,突然下令停止參加芝加哥世博會。后來,在上海總商會的召集下,以全國總商會名義組織代表團參展。“由官方性質變成了民間性質。”老喬說。
老喬告訴記者,照片收到后,他將帶著照片去上海參觀世博會中國館,“77年后與中國館再相逢,應該別有一番滋味”。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