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早些時候,德魯奧拍賣行拍賣現場競爭激烈。 法國,巴黎,奧斯曼大道莊嚴無比,在奧斯曼大道附近一條擁擠的街道上,有一棟三層矮樓,這棟三層矮樓就是德魯奧拍賣行——法國歷史最久、名氣最響、規模最大、利潤最高的拍賣行。在這座樓里拍出的物品數不勝數:畢加索和巴斯奎特的作品,郵票和名人用過的手提袋,地毯、沙發以及玻璃器皿……一個半世紀以來,所有16個拍賣場都是人頭攢動,門庭若市。
多年來,法國政府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拍賣行中的行賄受賄、請托欺詐甚至監守自盜現象。
潛勢力“紅頸圈”監守自盜還是替罪羊?
去年12月,法國警方公開了拍賣行業中廣泛存在的腐敗問題。德魯奧拍賣行有十幾個人因涉嫌偷竊被捕,其中大多數人都是拍賣行的經紀人,他們屬于“紅頸圈”行會,該行會一直壟斷了德魯奧拍賣行的搬運業務。警方說他們已經追回了上百件失蹤的藝術品,其中包括幾幅夏加爾的石板畫以及價值13.5萬美元的庫爾貝作品。
據統計,委托德魯奧拍賣的貴重物品在拍賣之前離奇失蹤的不計其數。他們或在收藏處被竊、或在運輸途中被竊,根本就到不了德魯奧拍賣場。顯然,這都是拍賣行的人干的,他們將拍品偷竊后,自有一套包裝、出售的流程。
一位參與調查的司法部官員說:“這些事情一直存在。接下來幾個星期調查將會有結果出來。”德魯奧總裁喬治·德爾特雷茲否認拍賣行參與任何盜竊事件。他說:“我們是被偷的一方,而不是偷盜的一方。德魯奧每天有6000人光顧,每年經手拍賣的物品有80萬件,而在過去10年中,與拍賣行扯上關系的盜竊案只有3起。”
現在至少可以坐實其中一起盜竊案與拍賣行有關。2005年,一位拍賣師說,有近3萬美元客戶委托拍賣的物品在運輸途中不翼而飛;其中一些物品后來出現在一個“紅頸圈”會員的儲藏器中。
德爾特雷茲先生把德魯奧最近發生的大多數盜竊案都歸結為與身穿黑衫的“紅頸圈”會員有關。這些會員有110人,全部來自薩瓦省和上薩瓦省。他們自成一體,任何人要想成為他們當中的一員,必須要由他們全體投票多數通過。自從德魯奧拍賣行1852年成立以來,他們就與德魯奧建立了合作關系,他們的勢力根深蒂固。
去年12月,警方共逮捕了12人,其中8人是“紅頸圈”會員,最近有4人對所犯罪行供認不諱。對此,德爾特雷茲說:“我們被出賣了。”
事發之后,“紅頸圈”行會一直最大限度地保持沉默。但他們的律師認為,“紅頸圈”不該承擔所有的責任。“如果非法行為已經持續了150年,他們的嘴應該更容易撬開。”他說。有人說“紅頸圈”被當成了替罪羊,但另一些人認為,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舉行審判,“紅頸圈”也沒有被定罪,談不上是替罪羊。
潛規則吃完賣家吃買家
比盜竊更嚴重的是拍賣行自己的腐敗,司法部介入調查后,一些丑聞逐漸浮出水面。司法部發現,有些丑聞并不是小范圍的私下行為,而是普遍存在于拍賣行的潛規則。
自1852年成立以來,德魯奧的擁有者和監督者都是同一批揮舞著錘子的拍賣師,在批評者的眼里,這就是滋生腐敗的源泉。德魯奧的雇員說,每一場拍賣都有一些競拍者受雇于賣家,他們不斷舉牌,目的就是抬高價格。
另一方面,拍賣行還幫買家壓價。德魯奧的一個員工透露,他有幾乎一半的同事都曾經受雇于買家,幫助買家串聯競爭對手,減少舉牌,壓低拍價,轉手后再分享利潤。
扎萊赫·阿什吉安今年26歲,是個古董商,也是德魯奧的常客。他說:“關鍵問題是,在這個行業中,誠信不會得到任何回報。”阿什吉安腳蹬雪地靴,上身穿灰色大衣,頭戴黑褐色俄羅斯毛皮帽子,顯得那么不合時宜。整個下午,他從一個拍賣場跑道另一個拍賣場,縱情談笑,時不時拍上一兩件物事。
潛意識自拍自買只是工作方式
讓-克勞德·比諾什今年65歲,過去40年里,他一直是德魯奧的拍賣師。他說:“坦白說,大多數經紀人并沒有什么不老實的表現。”
“我們從早到晚說的都是實話。”他說,“我不明白為什么人們不相信我們。”
比諾什于2006年被裁定貪污,兩家巴黎法院發現,在1995年的一次拍賣中,他將兩件物品以極低的價格賣給了自己。在比諾什和他的同行看來,這僅僅是他們工作的方式。他堅持認為:“當局什么也不懂,他們和所有的法國人一樣,認為藝術品應該被放在博物館中,而不應該被任何個人收藏。”
然而,許多德魯奧的拍賣師認為當局應該對這種現象進行干涉。他們說,德魯奧要想生存,必須現代化,而要想現代化,首先要革除舊弊。
盜竊案曝光后,德魯奧拍賣行宣布了一系列程序性變化,他們開始雇傭外面的公司負責拍品的運輸。因為受到拍賣行后起之秀佳士得和索斯比的挑戰,從2001年開始,德魯奧已經漸漸被排除在了市場之外。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