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成松在南極野外作畫 近日,隨第26次南極考察隊赴南極作畫的畫家于成松回國,第一時間接受本報專訪—— 冰川上“采風”: 于成松南極畫作《翔》
提起冰天雪地的南極,我們通常會把它和探險家或者科研人員聯系在一起。而在中國第26次南極考察隊員當中,卻有一位畫家的身影,他的名字叫于成松。他也是中國第一位由官方派遣到南極畫畫的畫家。在冰天雪地的南極,他將如何揮筆作畫?神秘而遼遠的南極,在畫家的眼中又會呈現出什么樣的色彩?4月10日,中國第26次南極考察隊順利回國,本報記者第一時間采訪到了這位到南極畫畫的畫家。
科考隊上唯一畫家
50公斤行囊塞滿畫筆畫紙顏料
于成松告訴記者,去南極畫畫的想法在2001年就有了。那一年,他有了個創作100卷《世界風光畫集》的創意。但將世界的哪個國家作為這本畫集的第一卷成了個問題。最后于成松決定選擇南極,因為“南極不屬于哪個國家,而屬于整個世界,南極很神秘,它的命運又牽動著整個世界的目光。”然后他開始向國家海洋局打報告,沒想到,這個想法在2009年成了真。
2009年10月11日,中國第26次南極科考隊乘坐“雪龍”號極地考察船奔赴南極,這次航行于2010年4月10日返回上海,航行約3.2萬海里,是“雪龍”號服役南北極考察以來航行距離最長的一次。考察隊隊員共有251人,在中國海洋局的安排下,于成松成為其中一員。他的行囊有50公斤重,其中最多的就是畫筆、畫紙、顏料、還有相機。“這些東西用完了,在南極可沒地方采購!”
南極之美:國畫油畫難盡現
2009年11月17日,經歷了31天的海上航行,于成松抵達南極。此時正好是南極的夏天,但室外氣溫也只有零下10~20℃左右。于成松看來,南極并不是一片單純的潔白:“那些千年的冰山,在陽光下會幻化出五彩繽紛的色彩。有的通體發藍,有的部分又是紅色的、綠色的、紫色的……”
最難忘的還是極光。整個的天穹變成一個巨大的畫布,仿佛有一只“上帝之手”,在其上鋪陳著綺麗無比的色彩,它們以0.1秒、甚至更短的速度瞬息萬變。“要不是身臨其境我不會知道,原來極光之美是任何影像作品都無法表達出來的。拍照不行,因為相機的曝光速度根本趕不上極光的變換;攝影機也不行,取景框怎么能涵蓋整個天穹呢?”
同樣,南極的美用畫筆也是無法完全表達出來的。于成松告訴記者,無論是用國畫還是油畫的方式來表現南極,都會留有缺憾。“國畫的水墨寫意,可以表達出南極一些風云幻化的意境,但是無法表達出南極的繽紛色彩;油畫的色彩是夠豐富了,但是又很難表現出南極蒼茫夢幻之感。”
企鵝當“觀眾”賊鷗來逗樂
在青藏有過當兵經歷的于成松告訴記者,雖然有過在“滴水成塔”的酷寒環境下生活過的經驗,南極生活的艱苦還是顯然“更勝一籌”。冰川之上不僅是冷,因為沒有植被覆蓋,凜冽的寒風會把人吹得東倒西歪,所以在室外正經八百地擺上畫架子仔細描摹肯定是不行了,所以于成松采取的辦法是用照相機或者是素描本盡可能多地采集素材,再回到室內慢慢地進行創作。
好幾次,于成松在冰川上“采風”,都引起了企鵝們的注意。“它們實在是太可愛了。就好像是一些天真的小孩子,看到家里來了陌生人非常好奇,一搖一擺地湊上來看我畫畫,眼睛亮晶晶的,表情很嚴肅,仿佛能看懂似的,然后再一搖一擺地晃走。”
“還有一種叫做賊鷗的大鳥,它會在人前人后石間石上起落翻飛,逗人與它們一起嬉戲。你想去摸它們玩耍,它們卻帶著你小跑,或飛一下跳一下,讓你一驚一笑。按捺不住時,我打開照相機,它們又擋住鏡頭,謝絕拍照。一會兒裝滿鏡頭里的只是幾片羽毛,一會兒只是半張面孔,一會兒是張開的大嘴占滿畫面,隨你猜它是在與你對話還是在與你微笑。”
不過有一次,于成松碰到一只兇猛的海豹:“通常海豹是不會襲擊人的,我們也經常會用雪球逗它們玩。那一天我們就看到了一只很小的海豹,剛想上去和它交流一下,旁邊一只體長足有3米多的大海豹就向我們撲了過來。我猜這只大海豹可能是那只小海豹的媽媽,她以為我們要欺負小海豹,所以撲上來和我們拼命。我和另外一個隊員四散逃開,可是大海豹還是窮追不舍。它的嘴巴張開比老虎還大,當時真是到了生死關頭。好在那位科考隊員比較有經驗,大喊著指揮著我掉頭跑,因為海豹掉頭很笨拙,這樣可以為我們爭取時間。我們足足跑了5個來回,才終于把這只想置我們于死地的大海豹甩開!”
親見千年冰山在眼前消失
南極上倡議設立基金保護地球
在南極艱苦的環境下,于成松一共畫了83幅畫,這只是它創作中一部分而已。日前,已經回到北京的他仍然在不斷地創作當中,為他不久之后的畫展做著準備。
事實上,在南極畫畫,只是于成松整個“世界風光”計劃的第一步。在南極之后,他要花15~20年的時間,行遍世界各地,也畫遍世界各地,創作一部100卷的《世界風光畫集》。而在此之前,于成松已經用20多年的時間,創作了一套34卷的《中國風光畫集》,這套重達60斤的畫集是2008北京奧運會的禮品畫冊,贈送參加奧運會活動的中外貴賓。畫集已經被中國國家圖書館、中國國家博物館永久收藏。
建立在《世界風光畫集》之上,于成松還有一個更大的夢想。
2010年1月1日,于成松在南極中山站,面對攝像機鏡頭,面向蒼天大海,向全世界發表了《世界風光藝術宣言》,倡議設立《世界風光》基金,專項獎勵為保護地球作出特殊貢獻的人士。
在于成松看來,選擇在南極發表《世界風光藝術宣言》再合適不過。在這片美麗的土地上,他看到了冰川正在以難以想象的速度消融:“今天看還是個大屏風,明天就會發現破了一個好大的洞;幾天前還立在我們眼前,過幾天再看,已經倒掉了,它們可都是千年的冰山啊,就這樣消失在我的眼前。”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