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山明給學員簽名贈書 贈送畫冊,拷貝課件 “每一天的學習都是充實的,都是一個提升審美的過程。”隨著課程的遞進,《美術報》首期“藝考名師培訓班”已經進入了第二周的學習。在這一周,學員們得到了吳山明、楊參軍、安濱、蔣躍、曹興軍、任志忠等名師的親臨授課。值得一提的是,吳山明、楊參軍等教授,不僅為講座做了精心準備,還將自己親筆簽名的畫冊贈送給了每一個學員,同時,他們還把講座的課件無償地拷貝給學員,讓大家既興奮又感動。
由中國美院基礎部老師曹興軍、任志忠擔任的素描、色彩課,進行了人體寫生、人體速寫和色彩靜物寫生。“一豎、二橫、三體積、四肢,在人體寫生中要注意頭、胸、臀三大體塊大關系,找準脊椎形成的動態線,頭部相對于整個人體而言,它只是一個標尺,是個小體塊。因此,我們可以在基本動態線確定后從胸部或臀部開始著筆,抓大放小,在進行形體塑造時,要由內而外地對組成人體主要的肌肉做到理性認識、感性表達……”課堂中,曹興軍副教授還就西方席勒、魯本斯等大師的作品進行剖析,向學員們灌輸了在人體繪畫中的造型意識和表現力。
色彩靜物寫生課上,一冷一暖兩種色調的靜物組合訓練,強化了學員對色彩調性的認識。一組靜物寫生,應該如何把控整體?“繪畫中色彩的美形成于色與色的相互關系中,因此,我們在觀察的時候,要整體地看,概括地比較,始終做到大關系明確,局部塑造有情有義。”任志忠副教授,邊做示范邊講解,使學員們更加理解了色彩知識的實際運用。
如何處理技與藝的關系?幾位教授都不約而同地向學員們談到要不斷提高眼力,掌握發現美、表現美的能力。
中國美院油畫系主任楊參軍,從自己過去由傳統寫實繪畫轉向具象表現繪畫的體會出發,解析了具象表現繪畫“無先驗的觀看、寓意綜合、未完成性”的三大特點,并結合自己的作品,談到了具象表現繪畫對寫生的理解。他認為,具象表現繪畫強調通過寫生表達對這個世界的看法,把握感覺和形式,做到一氣呵成,表現畫面最美的狀態。
中國美院博士生導師吳山明教授,從藝術的大視野,談到了東西方民族在藝術上的同異性。他認為,從異走向同,東西方藝術在低端是相類的,中間階段最為豐富多彩,而高端則是相同的。另外,吳山明又舉例點評了當下國內藝術名家的成就,認為東方藝術要有自己的判斷體系。而在師承關系的學術主張上,他強調,在藝術的道路上,老師不能要求學生和自己一樣,“重復是沒有出息的。”
在安濱、蔣躍兩位教授的講座中,他們分別從色彩的理論與應用,夯實了學員們對色彩的認識。安濱教授在“色彩繪畫與色彩基礎教學”的講課中,從色彩的繪畫方式,從自然界對象認知的技術與方式展開,系統地講述了色彩教學的目標和任務、要求與要點。課堂上,他著重講解了色彩感受力與感受方式的訓練與培養,以及在風景寫生中如何觀察并藝術地表現自然風景。
“從水彩畫談色彩的認識”一課中,蔣躍教授則深入淺出,講解了水彩畫區別于其他畫種的個性特征,并結合自己大量的寫生和創作作品,向學員傳授了水彩畫的表現和技法。這也為下一周,學員們赴安徽寫生提供了充足的“營養”。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