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向來不為人所關注的版畫收藏驟然升溫。在2001年嘉德廣州夏季拍賣會上,版畫家應天齊12張一套的版畫《西遞村系列》僅以11萬元落槌;但日前在北京翰海秋季藝術品拍賣會上,還是應天齊的《西遞村系列》,卻以101.2萬元的高價成交。這樣的火爆場面不僅表現在拍賣會里,在藝術品市場上,不少國內藏家已經將收藏目標鎖定在一些中外名家的版畫作品上。
人們認識還較模糊
對此,著名版畫家、上海市美術家協會版畫藝術委員會主任盧治平指出,隨著收藏者的日漸成熟,版畫在中國藝術品市場長期以來所遭遇的“冷漠”已經結束,但是盡管如此,與國畫、油畫等深受藏家關注的藝術品類相比,版畫還只能算是只“丑小鴨”,想要變成收藏市場的“白天鵝”仍需時日。
在西方,版畫幾乎是所有藝術投資品大種類中最具增值潛力的首選品種。像西班牙的帕布洛·畢加索、德國的珂勒惠支等大師的版畫作品,在拍賣會上每張常常能拍到上百萬甚至幾百萬美元。
相比之下,我國版畫的價位與國際市場的差距很大。版畫在中國之所以處于市場的邊緣,主要是人們對版畫的了解不夠。很多人對版畫的認識是比較模糊的,有的甚至連何為石版畫、何為絲網版畫、何為銅版畫都難以分清。對于大部分人來說,關于對版畫的認識主要來自“文革”前后的黑白木刻和水印木刻,認為它只是用來作政治宣傳用的印刷品,因而也就無法根據不同版種的特點來欣賞版畫。
收藏價值受到懷疑
“版畫的可復制性,使其收藏價值受到懷疑,同時也使其價格受到曲解。”
版畫是可以復制的,但它與一般的復制印刷品有著質的不同。版畫集畫工、刻工、印工于一身,其藝術價值絲毫不比其它藝術種類遜色。版畫與一般印刷復制品在印制上也有天壤之別。一般印刷品只需紅、黃、藍、黑四版加網疊印即可,而現代絲網版畫要完成一幅作品,一般需要20個專色版套印,多的要達到50至60個專色版,其制作者的審美能力與技術水準與印刷品不可相提并論。版畫的復制有嚴格的規則,版畫家每創作一幅作品,在印制上按順序嚴格編號,印到規定的數量(即印額,在畫面上顯示分母),甚至要舉行一個沙龍式聚會,在一些業界人士的參與下舉行毀版儀式。同時,每幅作品均有畫家本人的親筆簽名、標上創作時間等,以保證畫作的藝術水準和市場流通量。
文化內涵不容忽視
中國美術家協會版畫藝術委員會主任宋源文則認為,觀眾對版畫的認識有局限性,而藝術家自己又何嘗不是?版畫對材料、技法的依賴性較別的畫種強,我們在硬件、技術層面上比一些版畫藝術發達的國家差了一截,需要補。于是,很多版畫藝術家陷入了“重技術缺內涵的怪圈,這造成了版畫在近幾年沒有力作的狀況。“哪怕是一個簡單的技法問題,也有文化背景、感情因素在里面。奧地利版畫100多年來只有克里木特、席勒流傳下來,說明文化內涵不容忽視。”
在藝術圈的十余年里,國油版雕各路大家多有接觸,尤其是版畫專業出身時任青島美協主席的老大哥楊越以及中央美院的哥們兒康劍飛等更是讓我對于版畫藝術有了更多的興趣與了解。有趣的是很多目前在當代油畫甚至觀念藝術領域里卓有建樹的大腕藝術家像徐冰、方力鈞、周春芽、楊茂源等當年在美院居然學的卻是版畫專業。
版畫應該說是中國美術的一個重要門類。古代版畫主要是指木刻,也有少數銅版刻和套色漏印。特別是木刻,其獨特的刀味與木味使它在中國文化藝術史上具有獨立的藝術價值與地位。中國版畫的起源,有漢朝說、東晉說、六朝以至隋朝說?,F存我國最早的版畫,有款刻年月的,是舉世聞名的“咸通”本《金剛般若波羅密經》卷首圖,根據題記,作于公元868年。四川成都唐墓出土的“至德”本版畫,據估計比“咸通”本還要早約百年。唐、五代時期的版畫,在我國西北和吳越等地都有發現的作品,內容題材以宗教經卷為主。宋元時期的佛教版畫,在唐、五代的基礎上又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其他題材的版畫,如科技知識與文藝門類的書籍、圖冊等也有大量的雕印作品。遼代套色漏印彩色版《南無釋迦牟尼佛像》是我國目前發現的最早的彩色套印版畫,在世界文化史上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宋代也出現了銅版印刷,主要用于印制紙幣和廣告。明清兩朝是我國版畫的高峰時期,不僅宗教版畫在明代達到頂點,欣賞性的版畫也在明代大大興起。尤其是文學名著的刻本插圖,版本眾多,流行廣泛,影響深遠。鄭振鐸先生曾說過:“梨棗圖畫,為推動文化,功高不可勝言”。這也是對版畫藝術地位的高度評價!我們所熟知的大文豪魯迅也曾為中國的版畫藝術發展做出過不可磨滅的貢獻,早在1930年 魯迅就曾出版過德國青年木刻家梅斐爾德的作品集《士敏土之圖》,同年還在上海舉辦過中國的第一次版畫展。建國后曾在中國美術家協會里做過主席、副主席的版畫家就有江豐、李少言、黃新波、黃永玉、古元等人??梢姲娈嬎囆g在中國文化藝術發展中一直很受重視。
目前藝術市場上界定的版畫有兩大類,即原創版畫和復制版畫。而從專業上就主體材料而言,版畫又可以分為木版、石版(磚刻)、紙版(亞克力版)、麻膠版、石膏版、銅及其他金屬版、絲網版、照相版與數碼技術版等。各種材料各有千秋,并無優劣高下之分。在版畫市場中,名家限量版畫無疑是最受歡迎的一類。這是由畫家或畫廊授權版畫工作室制作的數量有限且有藝術家親筆簽名的版畫作品,具有和其他藝術作品相同的收藏價值。在歐美,收藏名家有簽名和編號的限量版畫,一直是藝術品收藏人士入門的第一階段,也是極具收藏潛力的一個領域。名家限量版畫采用手工絲網版畫印刷的方式,使用的紙張也專門從法國進口。
中國當代名家限量版畫的市場還未真正形成,其整體市場價格仍然較低,雖因印制數量的多少產生一定的價格浮動,但現在價格還遠未體現出當代名家限量版畫的藝術價值,有相當大的升值空間。隨著名家原作的不斷升值,其限量版畫的市場價格必然也會提升。版畫可以同時復制很多張,所以價格不會像油畫那樣高。比如吳冠中曾有張作品的油畫的拍賣價格是4670萬元,而其絲網限量復制版畫定價每張只有10萬元。這對中等收入的家庭是完全可以承受的,而且仍然保有增值保值的特性。
因為藝術家的參與程度不同,現代西方藝術品市場將版畫劃分為四個級別,即:原創級——藝術家參與創作全過程(從模版到制作);有限級——藝術家或原作所有權人委托他人以原模版制作,且數量一定;有限印刷品——藝術家或原作所有權人委托他人以印刷方式制作,且數量一定;印刷品——藝術家與原作所有權人委托他人以印刷方式制作的,數量版次不定。在國外,版畫是歐美國家藝術品市場里銷售量最大的畫種,主要因為版畫的品種豐富多彩,價格又相對低廉,很適宜家庭的收藏和裝飾。版畫在國外藝術品市場常年擁有1/6左右的份額,而版畫的收藏價值確也毫不遜色于其他種類的藝術作品,美國波普藝術大師安迪•沃霍爾最主要的作品也幾乎都是版畫。而且版數極大。少的有250、500個版,多的上千個版,但版數上千的一幅現在也可以賣到大約50萬美元一張。2004年現代藝術大師畢加索的版畫《節儉的一餐》2004年在英國佳士得以62.13萬英鎊成交,相當于1000萬港元,成為歷史上最昂貴的版畫作品。而這件作品在1984年時的售價僅為3.25萬美元,在20年間升值了20多倍。我相信很快這種花小錢買大師版畫收藏的方式就會成為中國大眾全新的藝術消費潮流和趨勢。
中國當代藝術市場經歷了自2005年以來井噴般的爆炸式成長自然也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泡沫化現象,少數當代藝術大家的單幅油畫作品的市場價格短短幾年內迅速從幾萬元飆升至幾千萬元,當代名家的油畫收藏已經成為極少數巨富階層可以涉獵的游戲,普羅大眾只能望而卻步,自去年以來的全球性經濟危機又給過熱的藝術市場以驟然的冷卻,天價油畫難免陷入有價無市的尷尬局面,因此價格低廉的原創版畫以及名家限量復制版畫應時而生,勢必成為未來藝術市場的中最具成長性的板塊,并將深受廣大中產階級、都市白領的追捧與喜愛。這正所謂“昔日王榭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卓克藝術網結合市場需求,及時推出《名家版畫專場》,歡迎各大藏家參與競拍。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