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徐岷有一幅以色彩畫山水的油畫入選“上海美術大展”。徐岷很幸運,開放以來,繪畫界在不斷探索與創新中,認識到了繪畫語言的發展與被描寫的對象同樣重要,徐岷創新很合時代的節拍,正如前輩畫家看了這次大展評曰:“后生可畏”。

徐岷作品
徐岷認為前輩從現實中獲取的創作靈感,使后學者在歸納后成為一門現代的色彩學,如同時下的創作,一方面要與觀眾溝通,一方面畫家要解構自己所描寫的對象,而不是一味地寫生。他的老師王向明先生說:“身在當代的畫家,不能再用文言文與人交流。”
徐岷在這幅《飛來峰》油畫里,就是用色彩暢游。畫家不是生活的旅行者,更不是走馬賞花,細節已經不重要,也不要畫得那么沉重。一半是色彩,一半是揮灑,是也可以稱為“文人油畫”。與文人畫一樣,一半是揮灑,一半是抒情。徐岷生動地與我談及他靈感的來處:“開放之初,異國朋友要我畫些他們那兒的老宅,自然是經典的。國內那時流行畫石庫門,老外認為很有生活的積淀與情調。我就用我的老師王向明開導我的創作思維來表現。用我的話來說,就是編織一組現代色彩故事”。
這幾年,上海的油畫越加有了都市的面貌,畫中的情節漸漸淡化了,油畫的創作變得十分純粹。正如徐岷談自己的創作感受一樣,“職業藝術家越來越多,他們關照的對象十分純粹。有時整日待在畫室里,創作的藝域卻十分寬廣;有時去寫生,把概念與生動融合一氣,使創作很有新意”。這也是這一代油畫家的創作思維的開拓,他們為了創新一種表現方法,一方面歸納前輩創作過的畫跡,另一方面在自然中極盡視野。傳承是一種創作,創作的本身又是創新,徐岷就是這樣一位畫家,畫生活往抒情中去,畫現代往暢想中去,畫經典的往調子中去。
我曾就人生認識的提高請教過謝稚柳先生,謝先生十分肯定地對我講:“十年一境。”其實藝術的變化也是一樣,特別是中國的油畫家,一種新的創作思維的開拓,從認識自己以后才會有新的畫風的改變,這與外國畫家因環境而改變畫風截然不同。讀徐岷的新畫風,漸漸品味到了畫家表現的作用。
(信息來源:新民晚報 作者盧金德 )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