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世明山水畫析
山之小者易之,大者難好。自古宏幅巨制好者甚好,
劣者甚差,或只可近視,不耐遠觀,或只可遠觀,近視而粗陋
不堪。讀世明之山水,有若春空之云,舒卷無跡,而且每一時
期一變,或大幅或小品,或手卷或冊頁,經營之苦心,非常人
之可及。
世明常年在山中坐陣,或泰岳或太行,足跡廣布,于山
于水形象既熟,自然于筆意有會處,譬若倚太行而詠華岳,見西
岳而賦滄海,所謂觀念之由閱覆后而出,自然竭其心力所至,豈
能筆徒麗澡炫人之俗?
我得見魯上有張世明君之苦苦追尋,是故齊魯大地文風
興旺,高手輩出,師歷代圣賢心氣,用功尤勤。而藝術之為藝而
茍活者,非個人之性質,齊魯大地之性質也。吾識世明,為其樸
誠善學所感動,雖年過不惑,仍以學子自居,不輕狂傲物,坦然
為人,孜孜于藝,令我羨慕又自愧弗如。
且世明之畫,熬費苦心,或積墨或宿墨,“澀”字當先,
必透其心底之苦,苦不堪“言”,卻自筆底流淌而出,讀其畫若
聞其心聲也。古謂:“金石有聲,弗叫弗鳴,管蕭有音,弗吹無聲”,
然世明甘于澹泊,無關外界喧囂雜亂而自拂其弦,不為所擾,與
之平素交往,常生感佩。
蒙其不嫌棄,寄作品數幅,未能一一評述,作品分
三六九等,我不敢妄為許可,然讀世明之畫,氣息撲面,其誠入作自家面目,所思所想,一目了然。
然其作如此,世明也是誠心一片,至于好壞卻待眾人去作一一評述,在此,我就不多贅冗。
———汪為新于北京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