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藝術品拍賣市場正變得愈發火爆,而近幾年開始流行的無底價拍賣讓藝術品投資不再只是有錢人的游戲,更多的普通投資者也開始參與其中。
所謂無底價拍賣,就是委托人和拍賣機構并不先確定拍品的底價,在拍賣時只要產生最高的應價,拍賣就可以成交。北京保利的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在實際拍賣過程中,有的拍賣會的無底價拍品不是從1元或者0元起拍,而是由拍賣公司內定一個起拍價,比如500元起拍,這主要是給賣家一個升值的空間。
無底價拍賣現場火爆
2009年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成交額約為225億元,今年春拍開鑼,從目前一些小型拍賣會的成交額來看,顯示出了投資者對中國藝術品投資市場的信心。
如上周落槌的北京保利第10期精品拍賣會,拍賣現場氣氛熱烈,此次拍品絕大多數均為無底價拍賣,成交額近1.2億元,其中黃胄《馬上角力》以336萬元名列榜首,古代書畫魁首沈周的《連山夾澗圖》拍得201.6萬元,瓷器雜項頭名袁熙坤的《金虎呈祥》也拍出308萬元。北京保利表示,這些高價作品提振了藏家的信心,也給出了今年春拍藝術品市場繼續走高的信號。
北京保利拍賣執行董事趙旭表示,2009年夏天第八期成交額9000萬,第九期破億元,這次拍賣會大量縮減拍品數量后,成交額依舊成功穩定在億元以上。
越來越多的普通市民開始參與到小型拍賣會中,而無底價拍賣藏品吸引了更多的人爭相報價。在無底價拍賣中,有的藏家懷著撿漏淘寶的心態,有的新手藏家則趁機練手。
如揚州3月28日舉辦的玉器精品拍賣會上,有20件無底價拍品,引得眾多市民爭相出價競拍。
此外,在小型拍賣會中,除了無底價拍賣,一些小有名氣的古代書畫作品,往往會通過降低估價的方法,來吸引買家激烈競拍,反而能更大程度地提高成交價格。
新手“練兵”需“戒貪”
在全民理財的時代,有的人選擇投資股票、基金、黃金等,而有的人則另辟蹊徑,選擇藝術品收藏作為自己的投資門路。這部分收藏新手往往毫無經驗,為了控制風險從便宜貨買起,如果處理不當,往往會造成買了一堆無價值的低端藝術品的尷尬局面。
著名收藏家、觀復博物館館長馬未都表示,搞收藏花費很大,但是有專業的眼光就能以較低價錢買到寶貝。由于文物古玩贗品太多,對于初入門搞收藏的人,最重要的就是要“戒貪”,因為一有貪念就肯定會出錯。
記者了解到,很多小型藝術品拍賣會以無底價吸引投資者,不過其中也蘊含了不少的風險。比如有的藏家會將之前買下的檔次較低的藏品,在小型拍賣會進行出貨,這時新手買家如果盲目跟進,就容易被“套牢”。有的低端藏品,甚至可以定為國家一、二級文物,但是卻并沒有多大的市場經濟價值。
藝術品收藏市場魚目混珠,很多“鑒定機構”或“專家”的話也未必可信。央視的“尋寶”欄目組,曾走進全國五六十個城市進行民間尋寶,但是大多數收藏愛好者興沖沖捧來鑒定的數十萬件“寶貝”,經過專家鑒定,有90%以上是贗品,其中很多竟然還有“鑒定機構”出具的“真品”鑒定書。
而拍賣行的拍品也不能保證是100%的真品。如2006年到2009年期間,拍賣行拍出的乾隆玉璽就多達100方,但是據權威資料顯示,從皇室外流到民間的乾隆玉璽僅有3方。因此,新手藏家在“練兵”時,首先要加強相應的收藏知識,多鍛煉收藏經驗和能力,避免掉入陷阱。
來源:華夏時報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