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賣會能淘寶,但也要小心貓膩。昨天,省拍賣業協會在廣州舉行成立15周年大型咨詢活動,拍賣專家現場接受市民咨詢,一些權威收藏品鑒定專家則免費為市民鑒寶,并傳授辨偽之道,吸引不少市民駐足。
拍賣法明確指出拍賣行不對拍品的真假瑕疵等負責,不少市民對此尤其關心:萬一在拍賣會上拍到了贗品,難道不能退貨?對此,市文物總店總經理曾波強稱,雖然有“免責規定”,但一般來講拍賣行都會請專家對拍賣標的進行鑒定,不過憑經驗做鑒定難免有走眼的時候。對于講究信譽的大型拍賣公司來說,如果確實是自己鑒定錯了,而買家又能提供三個以上權威專家出具該拍品非真貨的鑒定證書,那么是可以收回拍品的。
“一定要看清成交合同是否與拍賣行之前所宣稱的一樣。”省拍賣業協會法律咨詢委員會主任黃小堅表示,拍賣成交合同理應包括標的名稱、數量、具體描述,特別要寫清楚拍賣行之前鑒定所認定的瑕疵,此外,傭金、交割方式等也應寫清寫透,還有各種“違約條款”決不能漏,尤其需要重視。
“房地產拍賣曾出現一些值得重視的案例。”呂德芹律師接觸過不少因拍賣引發的法律糾紛,她告訴記者,曾有買家沒把某房產“未交吉”的聲明當回事,拍下來后卻發現原業主住在該宅一直不肯搬走(該房產屬于原業主斷供,銀行將其抵押物拿去拍賣),該買家忍無可忍帶人上門毆打原業主,為此背上刑事官司。
(信息來源:羊城晚報 姚志德 )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