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京勤,字進青,陜西蒲城人,畢業(yè)于西安政治學院。當代書法家?,F(xiàn)為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陜西省文史研究館研究員、西安市書法家協(xié)會常務理事、陜西國際書畫藝術協(xié)會常務會長、陜西盛世西部書畫院副院長、西安工業(yè)大學(書法專業(yè))、西安文理學院(藝術專業(yè))特聘教授。
12歲習字,初始臨摹顏歐柳,后追二王,受清代黃自元影響頗深。幾十年來勤奮求索,硯耕不輟,特別是8年多的楷書基礎,使其真草隸篆皆能,尤以行草隸書見長。其作品瀟灑大氣而不姿縱,儒雅雋秀卻不造作,給人一種美的享受。力戒匠氣,絕少媚態(tài),形成了柔中有剛、自然流暢、韻律和諧的書法風格,被譽為“紙上的樂曲”。作品多次參加國內國際書展,1979年獲軍旅書畫藝術大展特別獎;1997年和2002年連續(xù)兩屆入選國際書畫藝術大展;1999年入選中華書畫藝術72人精品展;2004年入選全國第八屆書法篆刻大展;2006年入選中華《天龍寶典》;2007年入選“中國鉬業(yè)之都杯”全國名人名家書畫邀請展;2008年入選《當代著名書畫家小品精品大典》并獲銀獎。美國、韓國、日本、馬來西亞、港澳、臺灣等地及人民大會堂、中南海、黃帝陵等博物館均有收藏。其傳記被載入《世界名人錄》、《中國專家大辭典》等辭書。出版有《白京勤書法作品集》、《呂蒙正嘆世詞行書字帖》等。

真漢子白京勤
□柳豐
有時候我覺得世界上真男子越來越少,電視上盡是拿腔作態(tài)扭扭捏捏的小生,說話沒勁猶如抽了筋的豬尾巴,走到街上,五步就能碰到一個發(fā)宣傳單的,不看便知是治腎的治性的。我就問自己:難道是世界上男人都空了虛沒有人氣了?真漢子都跑到哪兒去了?
但我看到白京勤的字時,我心里一下子就叫了出來:我看見了一個男人!
我認不清我看到的是什么字,我只覺得滿紙墨氣,似乎要從紙上殺出來,線條游動如金蛇舞動,像無數(shù)條水流不愿受河道的約束要沖出來。后來就沖出來了,決堤了,筆墨更加恣意,沒有章法了,不講章法了,只是暢快的流動,流動成一體。我看出了一頭汗水,覺得耳朵有人在敲鼓。
后來我們見面了,他一把拉住我的手一握,那么有勁兒,我們坐著說話,他的聲音宏亮,有金屬敲擊的感覺,余波向四周擴散。我看他的臉,有棱有角。他的眼睛看著我,我覺得有一顆心像落到石頭上,我知道這人一定能成為我的朋友,我看了他覺得心里很踏實,知道這是個鐵肩擔道義的人,是個對朋友有交待的人,我不由自主地覺得親近,我認他為我的兄長。
白京勤十二歲開始寫字,他有家承,祖上是書香門第。清代大學士周元祖曾給他的祖父留下墨跡:“龍文古鼎八九個,日鑄新茶三兩甌”,還有左宗棠的一幅字:“真讀書人天下少,不如意事古今多”,最珍貴的是一幅蘇東坡的“四古人露天品茗圖”。那時他年齡小,日日玩味而不覺其珍,身在寶山而心不在焉。后來,這些東西全在困難時期換糧吃了,“兩斗小麥啊!”他伸出兩個指頭,恨不得換塊磚頭砸自己的腳。后來他就拼命的練字,初臨顏歐柳,后追晉二王,但侵染最深的還是黃自元,可以說朝夕揣摩,我有時候突然覺得他那種寫法有點像復仇。他似乎天下名碑名帖都看完練完了。正是靠著這股子拼勁,他的書法終于有了成就。一位國民黨老軍人借道美國回國,來到西安就是為討他一幅字,等見了他的面一看,他不相信這是白京勤,怎么能這么年輕?老人家奉上重金,希望他能將自己的名字嵌入聯(lián)中。他喝茶、鋪紙、蘸墨、運筆,一幅對聯(lián)一氣呵成,對仗工整,用筆老道。老人家連喊不虛此行。這時候他說:“字送給您,錢也請您帶回。”
我喜歡白京勤,喜歡他真氣飽滿的書法,喜歡他本人有陽剛之氣。毛筆是軟的,但有鋒,像刀,白京勤是個好人,但他有性格,有性格的好人現(xiàn)在實在不多。所以我喜歡他。
文人書法
書法文人
□喬兆吉
京勤先生自幼聰慧出眾,童年時期喜愛寫毛筆字,并受清代大家黃自元間架結構書法理論較深,苦練了八年楷書,有了一個相當好的基礎,繼而臨摹唐之大家顏、柳、歐書藝,特鐘情晉二王書法藝術之法度,幾十年間潛心求索,筆耕不輟,造就其真、行、草、隸、篆五體兼擅,并能入帖出帖、脫胎換骨。尤以行草見長,形成了具有獨特個性的“白氏書風”。
先生不少作品,均屬自撰自書,因而他的書作是文人化了的書法,書法化了的文人。先生在墨海中已達精到自然的自由風度,其線條流暢,功夫深厚,行草書藝,龍飛鳳舞,層巒疊嶂、大起大落、錯位相連、前呼后應、枯潤相宜與章法之布局極其講究,使人看上去不僅有一種猶如蛟龍騰浪、雷電轟鳴之感覺,更能讓人感到先生在寫字的過程中,已表現(xiàn)出他那神情曠怡、隨手生發(fā)、妙造自然、達到自由王國的神奇,讓人感到樂哉!快哉!
先生所書各體作品個性非常獨特,其線條變化莫測、巧拙變化無窮,但萬變卻不離傳統(tǒng)之宗,不僅蘊藏有黃自元先生間架結構之嚴謹,且含有顏體魁梧之蒼勁、柳體之鋼骨、歐體之秀麗,更有二王之風流。在諸字線條運用上,時而引有古篆、隸,時而又引入漢竹簡,甚至出現(xiàn)鄭板橋書畫烙印與痕跡,他融諸家之長,為己所用,且有相當?shù)耐黄婆c創(chuàng)新,這實在是其難能可貴之處。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