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尊明代大型“騎犼觀音”銅像引起收藏界的關注,17日起該銅像在上海金外灘展出,并于20日上拍。 由天津海天拍賣公司征集到的這尊銅像,高1.74米,寬1.14米,重816公斤,面部鎏金完好,法相莊嚴。銅像是1938年由《底特律郵報》創辦人喬治·布思從一位中國古董商手中購得,后一直陳列于美國克萊恩布魯克基金會所屬藝術學院。1948年10月,喬治·布思夫婦將銅像贈予美國密西根州激流市藝術館對外展出。2004年,激流藝術館出讓“騎犼觀音”銅像,由美籍華人沈先生購得。2006年,云南省文物總店經理王昆等人訪美期間發現了這尊觀音造像。他們認為,此類“騎犼觀音”銅鑄像,“主要流行于北方地區的遼、金、元時期”;從面相來看,特別是額頭前的兩條盤纏的帶狀螺發,出自元代的可能性較大。去年,“騎犼觀音”銅鑄像運抵上海。上海博物館副研究員錢嶼考證后認為,此銅像應為明代產品,出自浙江省天臺山國清寺。今年2月下旬,文化部藝術品評估委員會副主任、著名鑒賞家王立軍先生專程來上海鑒定,也認為是明代文物,稱此是件“珍寶”。 同時展出的還有緙絲、名人書畫、西洋劍及紫檀、黃花梨、酸枝、雞翅、鐵梨木等紅木家具。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