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為(1858-1927)廣東南海人,世稱康南海,原名祖治,字廣夏,號長素,又號更生,別署西樵山人、天游化人等。康有為不僅是一位杰出的維新派政治家,還是一位對近現代書法史影響很大的書法家和書學理論家。康有為少年讀書即不好八股文,故屢試不中,后到香港、上海等地游歷,閱讀了大量西學書籍,又曾從理學家朱次琦學經世致用之學并受金文經學家廖平影響甚深,在年輕時就形成了革新改良的思想。光緒十四年(1888)冬,康有為在北京第一次上書未獲成功,開始搜集購買了大量碑刻拓本,潛心研究書法。
一、康有為書法的演變發展
康有為書法的演變發展大體上可分為三個階段:早期——(1858)維新變法前。帖學時期及碑帖融合孕育期為第一階段。康有為在《廣藝舟雙楫》中回憶自己學書經過時談到:“先祖始教以臨《樂毅論》及歐、趙書,課之頗嚴。”其書作《殿試狀》是典型的“配制勻停、長短合度、輕重中衡”的“館閣體”,法制森嚴,運筆不茍,毫無個性可言。但借此可見康有為青少年時期所練就的過硬基本功。這也為他日后書法風格的形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中期——變法失敗流亡海外16年,個人書風逐漸形成之蛻變期為第二階段。在此期間,他環球三周,游遍亞、歐、美、非各洲,共計42個國家和地區,遠游使康有為開闊了眼界、豐富了閱歷、錘煉了意志,也給予了他成為一代書法大家所獨有的素質。晚期——回國之后,漸入化境之成熟期為第三階段,他的廣博學識、開闊胸襟為他人所未有。與此同時,他逐漸地涵養提煉,從而創造出獨特的魏碑行楷書 “康南海體”。此體體闊勢寬,平正端莊,中宮收緊,下部疏散,結體疏密得宜,字風渾厚雄放,有縱橫奇宕之氣。從三個字可以概括“康體”的主要特點: “重”、“拙”、“大”。所謂“重”,指的是渾厚、凝煉,有金石之感;所謂“拙”,指的是古樸、率真,有生澀之感;所謂“大”,指的是險峻、舒朗,有高遠之感。康有為的文章天下稱道,他寫的“康體”字大氣磅礴,筆下生波瀾,令其文風和書風相得益彰。所作之書縱橫開闔、大氣磅礴、渾厚雄健、瀟灑奔放、純以神行。妙入毫端其腕下工夫之深足以令世人折服。
二、康有為書法的風格特征
康有為的書法,從北碑中求意趣,在個人創作上,進行了大膽地實踐。其書法從碑刻中汲取營養,尤其是在《石門銘》、《泰山經石峪金剛經》諸碑中獲得結字造型和用筆方法,其書法有縱橫奇宕之氣,筆畫平長,內緊外松,轉折多圓,運鋒自然,結體舒張,具有大氣磅礴、縱肆奇逸的藝術風格。符鑄評其書曰:“蓋純從樸取鏡者,故能洗滌凡庸,獨稱風格,然肆而不蓄,矜而益張,不如其言之善也。”眾所周知,自宋以后,翠帖成風,名家輩出。到了董其昌、王鐸、傅山更是將翠帖發揮到了極致。康有為卻獨辟蹊徑,主張“學書貴有新意妙理”,在總結前代書法家成就的基礎上,旗幟鮮明地提出“卑帖崇碑”的觀點,倡導習書者應上發六朝,稱“凡魏碑,隨取一家,皆足成體,盡合諸家,則為具美”,并身體力行。雖然他個人的審美觀點有失偏頗,但對革除清末書法萎靡、徘徊的狀態,豐富和完善書法藝術的表現語言,還是大有裨益的。這一思想在其書翠巨著《廣藝舟雙楫》里被闡述得淋濰盡致。
三、《廣藝舟雙楫》將清代碑學又—次推向高潮
康有為書法的最大貢獻是首倡北碑。他的尊碑思想將清代碑學在晚清又一次推向高潮,從而也為他本人贏得了書壇領袖的地位。尤其在清末帖學成風“館閣體”盛行的歷史背景下提出更為難得。打破了幾千年來帖學一統天下的格局,對二王傳統帖學構成了強有力的沖擊,形成了近現代書壇碑派書法創作的主流形態。《廣藝舟雙楫》體例嚴整,論述廣泛,從文字、書體之肇開始,詳敘歷朝變遷,品評各代名跡,論述執筆用筆,權衡優劣得失,實為一部前所未有的系統的書法理論專著。同時,它又是繼《南北書派論》、《北碑南帖論》及《藝舟雙楫》之后,更全面、更系統、更深刻的總結碑學理論和實踐的一部著作,從而使碑學成為有系統理論的一個流派,并在書法史上牢牢地占據了它應有的地位。尊碑,是《廣藝舟雙楫》的中心思想。他認為碑刻有“十美”即“魄力雄強、氣象渾穆、筆法跳越、點畫峻厚、意志奇逸、精神飛動、天趣酣足、骨氣洞達、結構天成、血肉豐美”。奉為書法的圭臬。同時他在書學上崇尚“變”,其認為:“蓋天下世變既成,人心趨變,以變為主,則變者必勝,不變者必敗。而書亦其一端也。”這對于后世書壇的演變起到了重要作用。此書中他對碑帖之優劣及書法的發展道路進行了充分的解說:第一進一步闡述了書法推陳出新洗去千年的帖學詬病是書法革新的必須之路。第二指出帖的病因所在。不獨六朝遺墨不可復睹,即唐人鉤本亦是鳳毛麟角矣,故今日所傳諸帖,無論何家、何帖,大抵宋、明之人重鉤屢翻刻之本,名雖羲獻,面目全非,精神尤不待論。第三指出改革帖學的唯一出路是南北朝碑學,并對現已出土的碑版進行整理,劃出風格,以益于學者取法。受其理論影響,民國時期書法界許多人從碑版中尋找新的藝術資源,并用各種大膽嘗試解放自己的藝術創造力。
我國的書法藝術在歷經了長期的沉悶之后,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康有為作為一代書法大家,書法作品的藝術價值和歷史作用在逐漸地為愈來愈多的人所認識,他的《廣藝舟雙楫》的歷史地位和現實意義在為一代又一代人所首肯和重視。而康有為在書法史中的最大貢獻,是他的探索精神,他的革新意識,不僅是他在傳統寶庫中的廣泛發掘和科學繼承,是他在創新道路上的不懈追求和成功開拓,也是他為我們所留下的啟示。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