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家電視臺,央視在藝術品拍賣以及收藏類電視節目中,一直是在引領潮流。從最早的《藝術品投資》到后來的《鑒寶》、《尋寶》,每一次新節目的推出,更是開創了業內先河。此次央視財經頻道再次重拳出擊,日前推出的五集特別節目《藝術品市場熱點對話》,邀請多位藝術業界的精英,直擊中國藝術品市場的諸多熱點,深刻剖析了藝術品市場的各類現象,引起社會關注。
作為央視的著名主持人,王小丫在《藝術品市場熱點對話》,與業界素以敢做敢說聞名的收藏家郭慶祥、著名畫家龍瑞、石齊以及拍賣界資深專家劉尚勇進行了觀點“交鋒”。
郭慶祥是一位來自大連的收藏大家。1992年酷愛書畫的郭慶祥開始涉足藝術品收藏,經過多年的研究、積累,他在收藏界接連創造近乎神話的故事。受邀做客《藝術品市場熱點對話》節目,郭慶祥以豐富的收藏知識和閱歷,道破藝術品收藏和拍賣市場的許多玄機,讓許多人感慨良多。
郭慶祥在節目中痛批時下蜂擁而出的“藝術怪胎”,已經引起了業界的關注。
郭慶祥提出,收藏家也要搞學術性研究,不能盲目收藏,重點要收藏藝術家創作的藝術精品。他說“現在畫家、美術評論家、包括搞藝術品真偽研究的專家中,普遍存在一種浮躁心理。一些知識分子面對金錢誘惑失去了良知,很多藝術品的藝術性不高。藝術家追求的不是藝術創作,見了面就比誰住的房子大,誰開的車好,誰的畫賣的價高。有些畫家畫了幾十年的人物,總是幾個人物變換著組合,一個形式,一種模式,流水作業了三四十年,成了畫匠,而畫匠絕不是藝術家。藝術家的創作要融入自身的情感,真情實感的創作,才能出來有生命的作品,才能去感動收藏家。”
郭慶祥笑指這些藝術家“上了電視出口必稱唐詩宋詞,靠傳統裝點門面,最多不過算個好教師,絕算不上好藝術家。他們或是缺少才氣,或是不勤奮,或是存在投機取巧心理。”郭慶祥反對藝術家老打著傳統的旗號說事,提倡藝術家以真情創作,“筆墨當隨時代”。對此,有人認為郭慶祥矛頭指向了某位大畫家,但是郭慶祥說,這是當今畫家普遍存在的現象。郭慶祥指出中國有很多企業在這些年無償的為傳播藝術做了很多貢獻,大連萬達集團在近二十年,每年都會為藝術家舉辦兩次畫展,同時在海外,也為藝術家舉辦大型的畫展,推動中國藝術走向世界。民生銀行在接手炎黃藝術館后,相繼舉辦了一系列的有規模,有質量的高水平展覽,還有保利集團等,這些有實力,有眼光、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的參與,對中國傳統藝術的傳承和發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很多看似深奧的道理,宛如一層窗戶紙,在另幾位嘉賓的點撥之后,變得豁然開朗,央視節目的巨大影響力也由此可見。另外幾位嘉賓是:原中國畫研究院院長,中國畫研究院一級美術師龍瑞;北京畫院一級畫師,現為北京畫院專業畫家、人物畫室主任石齊;常年從事文物藝術品經營、出版及鑒定工作,有長達二十年的豐富經歷及經驗,尤擅長近現代書畫的鑒定的劉尚勇。他們以多年從事藝術品研究和拍賣的豐富經驗,引經據典,以自身的親歷告訴了觀眾一個個真實的故事,深入淺出,讓觀眾在輕松的對話中,了解到普通觀眾認為深不可及的藝術品市場。
王小丫對話郭慶祥等藝術收藏名家
王小丫對話郭慶祥等藝術收藏名家
王小丫對話郭慶祥等藝術收藏名家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