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畫是民間工藝的一種,包括舊時的門畫、窗花等,甚至連剪紙也被包含在廣義的年畫之內。
近年來,富有群眾基礎的年畫也成為收藏品之一,價格日新月異。如明末清初的木版印刷年畫,不論題材,每張價格至少要數萬元。在2004年1月11日北京翰海拍賣會上,一張清代的《群芳邀飲藕香榭木版年畫》估價為8000~10000元,結果以19800元成交。6年后,這張年畫的價格至少升值一倍。
清末民初的石印年畫、膠印年畫因為時間較為久遠、工藝精湛而受市場歡迎。不但如此,上世紀50年代以后的“新年畫”也已經進入收藏領域,比如2006年9月11日中安太平拍賣的一輯《新年畫選集》估價僅為2500~4500元,結果拍出16500元。
不過,不是所有的年畫都值得收藏。現在印刷的仍被民間用來使用的年畫普遍收藏價值不高,如佛山目前仍在生產的普通年畫,價格也不過5~10元。
很多人認為,木版印刷的年畫價格一定最高,收藏行家胡義成認為印刷工藝類型并非決定年畫價格的重要原因。
其實,確定年畫價值的首要決定因素應該是年代,比如明末清初的年畫價格肯定至少過萬元;其次是工藝精細和美觀程度,最重要是觀察年畫的細節,比如年畫中人物的形象、動作、背景和著色等;一般來說,顏色越多樣的印刷難度越大,因此也更有收藏價值。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大多數人認為年畫就是大紅大綠,其實不一定,如蘇州桃花塢的年畫就主打青色、綠色、灰色等柔和色調。
除此之外,品相是第三重要的衡量因素,最后才是題材。傳統年畫的題材包括門神、歷史人物、孩童、戲曲等,比如“百子圖”、“五子奪蓮”、“富貴吉祥”等,而新年畫的題材就更為廣闊。但是,在某些特殊情況下,題材也可能成為決定年畫價值的主要因素。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